第四十六章 多种方式

后手 可大可小 2456 字 9个月前

他现在考虑问题,比以前要更加周密。

在特警班的训练,确实让他受益匪浅,让他从一名警察,变成了一名优秀特工。

“你的意思是使用电话,或者信件?还是死信箱?”野崎问。

“紧急情报使用电话加暗语,平常使用死信箱吧,只有实在困难,再寄信。不知野崎先生意下如何?”路承周问。

情报的交接,越简单越安全。

有联络员,可以减少见面的机会,但同样有暴露的风险。

如果野崎是地下人员,没有联络员的话,也是不合适的。

比如说路承周与李向学之间,如果要固定传递情报的话,最好有交通员。

可野崎的情况不一样,他有野崎公馆作为掩护,又身在日租界,不用为自身安全着想。

当然,路承周为日本人服务的事,军统是知道的。

哪怕路承周天天到野崎公馆上班,也不会有人说半句。

路承周的姿态,只是让野崎更加放心罢了。

与野崎联络,路承周最担心的,反而是野崎。

如果路承周两重间谍的身份,被野崎知道,或者路承周是地下党的身份,让野崎掌握的话,路承周才真正危险。

“先按你说的办吧,这是张思昌的地址,如果紧急情况,你也可以找他。”野崎拿出一张写着张思昌住址的纸条,递给路承周后,沉吟着说。

路承周考虑得很周到,思维也很敏捷,这种传递情报的方式,或许是最合适的。

这个方式,对路承周确实是最合适的。

他与野崎减少见面的次数,他的身份会更加隐蔽。

“是。”路承周接过纸条,看了一眼,将地下记牢后,当着野崎的面将纸条烧掉。

“既然如此,我们要商定一套专用的暗语。同时,你还得有一个代号。”野崎说。

路承周以后通过死信箱,或者通过联络员传递情报时,在情报后面必须加上他的代号,作为路承周的身份验证。

“听野崎先生安排。”路承周谦恭的说。

川崎弘没有接受野崎的请求,反而建议,让路承周指定联络员。

此事,野崎不敢作主,他只好去淡路街大迫机关,向上级茂川秀和汇报。

茂川秀和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曾任职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二课(情报部),后被派到北平进行谍报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茂川秀和调往奉天特务机关,任上尉机关员。

曾随同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到海沽执行偷接溥仪去东北的任务。

茂川秀和的中国话讲得很好,并且熟悉中国的风俗人情,曾担任开封、蚌埠等地的特务机关长。

大迫机关只是驻屯军的内部称呼,对外称“青木公馆”。

青木公馆原系日本情报间谍占的鼻祖----青木宣纯,在日俄战争期间,建于北京的特务机关。

海沽特务机关沿用“青木”其名,含有纪念之意。

目前,在海沽主持青木公馆情报工作的机关长,是陆军中佐大迫通贞,因此内部才称为大迫机关。

大迫通贞毕业于日军陆军大学,曾担任吉林督军孟恩远的军事顾问。

“九一八”事变后,任日本吉林特务机关长。

1933年,中日签订《塘沽协定》后,被日本关东军派来海沽,建立特务机关青木公馆。

青木公馆同时受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的监督,活动经费则由关东军拨付。

青木公馆在下野军阀、失意政客及东北籍军政人员中开展工作。

策动他们“倒蒋反共”,谋求“华北自治”,脱离南京政府。

青木公馆内部机构分为三个班:谋略班,班长正是茂川秀和。

另外还有一个情报班,以及一个庶务班。

野崎公馆是青木公馆的下属特务机关,由谋略班领导,茂川秀和正是野崎的顶头上司。

茂川秀和个子较高,比野崎要高出半个头,如果不注意的话,很难知道他是日本人。

“路承周刚刚加入军统,任何出现在他身边的人,都会被注意,特别是日本人。我们失去一旦接近路承周,只会给他带来危险。”茂川秀和缓缓的说。

野崎刚开始向他汇报,建立了一个外围组织警察教练所同学会时,他并没有在意。

甚至,当野崎告诉他,同学会中一个英租界巡捕,被他们吸收时,他也没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