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为难

后手 可大可小 2966 字 9个月前

其他人员,要么是无业游民,要么是失业的小工商业者,铤而走险,在李玉华的唆使下,沦为图财害命之徒。

阮健公原本很沮丧,但在破案后,整个人变得极度亢奋。

下午,温秀峰将他堵在副处长刘立峰的办公室里,让他很被动。

现在,抓到李玉华,他心里所有郁闷一扫而光。

孙保全虽然死了,但案子却破了。

不但案子破了,而且还连破11起,阮健公审讯完后,马上向刘立峰汇报,准备联合海沽公安局、法租界巡捕房,起出剩下的几具尸首。

整个晚上,阮健公都在忙碌。

作为此次绑架案的关键人物,路承周也跟着忙了一晚。

阮健公很想将破获绑架案的功劳,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但思前想后,还是没有这么做。

无他,路承周可以直接与警务处长克莱森琪对话罢了。

如果路承周将实情,向克莱森琪汇报,阮健公又会很被动。

克莱森琪是路承周在海沽警察教练所的教师,因为路承周精通英语,成绩优异,克莱森琪对他很是赏识,这才特意让他来英租界警务处。

海沽警察教练所的前身是海沽警务学堂,是海沽最早的警察专业学校。

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河北堤头村成立。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海沽周边20里以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城市的治安必须由巡警管理维持,这就急需大量的警官和高级警务人员,因此,海沽警务学堂应运而生。

警察教练所的教师,主要由日、德、英等国的高级警务人员组成,学制也由刚开始的六个月延长至两年。

该学堂的毕业生主要分配海沽、上海、南京等地担任中高级警官。

民国以后,各大商埠设立警察组织,也都到海沽来聘请教官。

民国4年,该学堂改组为“直隶全省警察传习所”,不久,又划归海沽警察厅管理,更名为“海沽警察教练所”。

路承周在海沽警察教练所,学习刻苦,成绩优秀。

两年时间,不仅系统学习了警务知识,还学会了日、英语。

原本路承周毕业后,要去海沽公安局,但在克莱森琪推荐下,路承周到了英租界警务处。

并且跳过巡捕,直接担任巡长。

要知道,巡捕也分甲、乙、丙三种呢,可见克莱森琪对这位中国学生,还是很欣赏的。

当然,警务处与路承周签订的只是民事合同,哪怕克莱森琪让路承周担任巡官,甚至是正巡官,也是没有问题的。

有了这层关系,阮健公再想邀功,也不敢无视路承周。

张奉新等路承周走后,也离开了广发旅馆,他得向王小湘汇报,同时要给路承周建立档案。

“他以为他是谁?还不想加入我们?”王小湘听完后,冷哼着说。

他当初加入军统,根本就没有犹豫,愿意为这个“革命团体”奋斗终身。

“站长,他还没有明白我们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正好这段时间,再考察一下,可行的话,先让他入党。”张奉新笑着说。

“我们的原则,宁缺毋滥。对他平时的一举一动,要随时掌握。”王小湘叮嘱着说。

“我会注意的。”张奉新说。

“入党,建档案的事,你与刘有军接洽便是。”王小湘沉吟着说。

王小湘对路承周的行为,虽然有些不满,但也没有太在意。

路承周考虑了三天,才答应为国家做点事,还不想加入军统,这倒是一般人的想法。

毕竟,路承周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思想没有改造完成,暂时担任外围人员也好。

刘有军是军统海沽站的书记,文书方面的事情,由他负责。

刘有军是瑞安人,1913年出生,几年前在上海法学院求学,后加入军统,是戴老板的红人。

曾经在侍从室任侦察科书记、临川培训班书记,年前调入海沽担任书记。

刘有军虽然只有二十一岁,但显得很老练,履历也很丰富。

他参加军统的时间不长,可很高,不但在侍从室干过,还深得戴老板赏识。

要不是他来海沽的时间不长,此次就能担任军统海沽站长。

刘有军有单独的住处,距离王小湘的诊所不远,平常并不经常在一起。

“路承周既然是海沽警察教练所毕业,你要与他多沟通,引导他走向革命。”刘有军想了想,说。

他只比路承周大一岁,可资格老,说话也是老气横秋。

年青人的思想,最容易改造,只要让他意识到,参加军统,是为国家出力,就会奋不顾身的投入到这股激流之中。

“路承周很痛恨日本人,对共产党也没有好感,肯定可以争取过来。”张奉新笃定的说。

“那也要抓紧。”刘有军叮嘱着说。

所谓趁热打铁,如果让路承周受了其他势力的蛊惑,那就不好了。

“是。”张奉新恭敬的说。

刘有军级别比他高,又是总部派来的,哪怕很年轻,他也得表示足够的尊重。

“对了,路承周在警察教练所的成绩如何?”刘有军虽然年轻,但办事很沉稳。

说话的时候,已经在给路承周建立档案,写到警察教练所时,他突然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