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准备地毯式轰炸

鹰扬美利坚 华东之雄 2348 字 9个月前

b-52轰炸机,还在慢悠悠地飞行着,想要把公交车开出法拉利的速度来,那是不可能的。

经过漫长的飞行,他们终于赶到了目标上空,此时,预警机也已经就位。

“鼬鼠,鼬鼠,注意,请飞到336航路,准备进入轰炸航线。”

经过昨晚的轰炸,他们已经掌握了苏联的坦克部队的位置,而现在,预警机也已经准确找到了对方的方位,给己方的轰炸机部队提供精确引导,然后,让他们顺着峡谷,一股劲地炸过去。

地毯式轰炸,那是最爽的一种轰炸方式。

这种方式,早就有了,最早是在二战前的1937年的西班牙内战中,德国派出的秃鹰军团对格尔尼卡进行了地毯式轰炸,这一轰炸被毕加索用艺术手法描绘在同名作品中。西班牙内战中的埃尔马苏科战役是首次针对纯军事目标的地毯式轰炸。

不过,当时的飞机性能不行,地毯式轰炸就只能是做做样子,真正的大规模的地毯式轰炸,应该还是b-29轰炸机使用燃烧弹对岛国城市进行地毯式轰炸,在9个月中将大多数城市摧毁,造成了超过58万岛国平民死亡。

别说战争和平民无关,在前线战士打仗的时候,后方的平民,在生产打仗的军火,在为战士输送物资,战争,举国战争,全国上下所有人都有份。

只有b-29这样的轰炸机才行,载弹量足够大,后来的b-52,在越南战争中,又是一次次地发挥地毯式轰炸的优势了。

而现在,卡洛里已经有些期待了,他听着耳机里面的声音,向着预警机喊道:“鼬鼠收到,即将进入轰炸航路,沿着山谷进行轰炸。”

只要他们把炸弹扔下去,那下面的景象,一定会非常壮观!

在轰炸机的发展史上,机鼻部位,一直都是有一个导航兼投弹手的舱室的,这里的对地观察最方便,是投弹手的绝好位置。

但是,当发展到b-52的时候,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不需要这么麻烦了,毕竟,机鼻那里最危险,一旦发生撞击啥的,那里首先遭殃。

苏联对野战防空武器系统绰号的命名,多是以西伯利亚一带的河流湖泊来命名的,譬如“叶尼塞”自行高炮和它的1a11型“贝加尔”雷达,譬如zsu-23-4“石勒喀”高炮和它的“托波尔”雷达,以及后世大名鼎鼎的通古斯卡弹炮合一系统。

托波尔是流经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一条河流,石勒喀河是黑龙江的源头,在西伯利亚有三条河流以“通古斯卡”来命名。

其中的石勒喀河自行高炮,是四联装的23毫米高炮,项目编号zsu-23-4,它拥有一部rpk-2对空雷达,该雷达被安装在炮塔后方,行军的时候是平放收起的,作战时候才会树立起来。

这种雷达工作波段为j波段,能完成搜索、识别、跟踪和测距,搜索距离是20公里跟踪是8公里,和雷达匹配的是一个火控计算机去构成一个电子射控系统,同时在受到电子干扰时可改用光学瞄准器。

如果雷达系统在工作之中的话,说不定它能命中那枚炸弹,但是现在,它几乎就是盲目开火的。

来自空用的a-23机炮的四联装高炮,此时正在不断地开火,炮口处冒出浓浓的火光,无数的弹丸纷飞,但是,根本就没有炮弹能命中那枚落下来的炸弹!

高炮射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各个射击诸元的标定,提前量的确定,都是很有讲究的,否则,哪怕你就是使用密集阵,都不可能击落飞来的导弹的,更不用说现在的情况了。

“轰!”这枚炸弹最后的弹着点,就是这门高炮的炮塔,随着它的爆炸,薄弱的高炮装甲,立刻就被撕开了,接着,更猛烈的爆炸传来。

虽然口径是23毫米的,但是它里面携带的弹药量也是很大的,现在,这些23毫米的炮弹,都在猛烈地爆炸着。

炮塔被炸没了,下面的底盘,露出了一个大窟窿,火光冲天,同时,后面的坦克被挡住了!

刚刚第一次的时候,是在悬崖边上,可以把前面挡路的撞下去,但是现在,他们是在峡谷里,两边都是垂直上升的侧壁,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把前面挡路的车辆弄走的。

怎么办?

后面的坦克手狠狠心,踩动了油门,后面的这辆t-64,轰隆隆地开动上去,当它开到这辆自行高炮上的时候,履带在哗啦啦地空转了几下,接着,坦克的前面车体,就起来了!

坦克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穿越障碍,前面的自行高炮,如果还带着炮塔的话,高度就太高了,而现在,还在他们的穿越障碍范围内。

干脆直接开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