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反目成仇

帝御仙魔 我是蓬蒿人 3658 字 9个月前

白鹤尊者依旧是那副温文尔雅、风度飘逸的模样,闻言礼貌的微笑回答:“已经下界了。”

朱温心头一定,“什么时候能够参战?”

冤句县一战,上官倾城胜了朱殷,赵霸天带领的妖族修士,也胜了八百道兵。前者还算是势均力敌的战斗,后者则纯粹是妖族修士数量取胜——赵霸天带了两三千真人境修士。

妖族七大圣,除了猴子外,每个大圣麾下都有妖士十余万之众,合在一起并称百万妖士。经过兽潮战争,妖族修士死伤颇多。而能够直接跟道兵抗衡的真人境以上妖士,占比自然不大,现在一共也就数万。

除却李晔带出来的八千妖士,后续主力会由几位大圣亲自带领,经过凌云渡来到平卢。这也是朱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七日之内。”白鹤尊者笑容和煦,就好像是在跟人谈论诗词雅乐。

朱温舒了口气。

这场战争虽然分作两部分,但只要道兵能够战胜李晔的妖族修士,他就能轻易夺取这场大战的胜利。

白鹤尊者看了朱温一眼,继续道:“妖族修士可是有数十万呢,就算真人境只有十分之一,仅凭八千道兵也解决不了。”

朱温眉头一皱,看白鹤尊者的眼神有些煞气,“那该怎么办?谁也不知道妖族修士什么时候就全都出现了!”

白鹤尊者露出顽童般的笑容:“可要是十万道兵都下界,那就不必惧怕妖族了。”

朱温微微一怔,“后续道兵要一起下界?”

随即他沉下脸来,“你们之前不是说,昆仑通道容量有限,道兵只能分批下界?”

若是道兵能一起下界,他何必还这么辛苦?

白鹤尊者道:“之前的确是这样。但是现在李晔势力太大,连诛邪血磨盘都不能奈何他,仙帝不得不痛下决心,拼着付出惨痛代价,也要将凡间的事一下子理清。”

说着,他摇头痛惜道;“仙庭能够统治天地,自然是有压箱底手段的,只不过绝天地通后,仙庭对凡间掌控力大不如前也是事实。所以这回只怕是仙帝最后一搏了,代价大到我可能都无法想象。”

白鹤尊者仰天一叹:“然而这也没法子,毕竟,只有凡间安稳了,仙域才能安稳啊!”

朱温哂笑一声:“如此说来,我岂不是不必征战了,只需坐等道兵下界即可?”

白鹤尊者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当然不可。你能坐下来等,李晔却不会。要是道兵主力还未下界,你却先被李晔灭了,那道门可就失去了辅佐的诸侯,纵然道兵下界,也只是无根浮萍。”

他没有说全部的实话。

河北七镇和平卢、天平两镇,已经没有供奉道门仙庭的香火,仙庭势力大减,若是连中原七镇的香火都失去,仙庭就无法有效维系昆仑通道运转。

作为沟通仙凡的通道,仙庭要开启昆仑通道,是需要汇聚凡间香火之力的。如果这份力量小了太多,纵然仙帝有逆天手段,也无法送下那么多道兵来。

朱温冷哼一声:“你们道门自诩强大,事实上却一直在耽误事,说到底争雄天下,还是要靠本帅麾下兵马。”

朱殷统领宣武军先锋赶到冤句县的时候,朱温大军主力已经从汴州出发。

汴州州城跟曹州州城之间,就只有冤句县县城这一座像模像样的城池,在朱温的计划中,朱殷率部顺白沟而下,雷霆出动,绝对能够在薛威反应过来之前,抢占冤句县,给大军主力提供一座可以支撑他们继续往北用兵的桥头堡。

李晔接到上官倾城捷报是在当天夜里,朱温接到朱殷战败的消息同样如此。

正打算次日天一亮就从汴州赶往冤句县的朱温,在惊诧震动之余,不得不下令大军主力暂缓向冤句县进发的计划,在靠近汴州边界的地方,原地扎营待命。

而他自己,立即召集心腹幕僚,进行了通宵达旦的紧急军议。

先锋攻势受挫,五万兵马不是被斩就是被俘,突出重围的不足三成。

也亏得是大战爆发时临近日暮,平卢军和冤句县守军对宣武军一面倒的屠杀发生在入夜之后,导致宣武军虽然在混乱中死伤速度大增、死伤比例大为增加,但也让平卢军没能将他们完全包围起来。

如若不然,莫说逃回一万多人,只怕连五千都不可能。

因为还在卞州城,军议在节度使府展开。灯火通明的议事堂中,幕僚们神色紧张的交头接耳。朱温坐在主位上始终一言不发,虽然不至于心绪大乱,但眼神显得格外可怕,脸色阴晴不定。

幕僚们都是朱温的心腹,深知朱温的战略部署,跟他也是一条心,所以意见并没有太大分歧。

众人一致认为,虽然先锋遭受挫折,损兵折将,八百道兵大败而归,朱殷也被上官倾城俘虏,但还不至于影响根本,原本的作战计划不应该变更。

朱殷作为败军之将,被委以重任却失了第一阵,理应受到严惩,以正军法,但他本身现在在敌营,不能把他抓回来杀头。

故而幕僚们建议朱温将朱殷家属下狱、诛杀,好向三军将士表明自己征伐平卢的坚定意志。

朱温沉声道:“朱殷跟随本帅征战多年,劳苦功高,纵然此番战败,也没有杀人家属的道理吧?”

朱温的谋主萧瑀成神色肃然的劝道:“我们刚刚平定中原,除却宣武军外,其余六镇都是被征服和被迫主动归附的藩镇,人心难测。这回我们虽然兴兵百万,兵强马壮,但毕竟是跟安王对战,本就不占道义,现在主力未出,而先锋先有大败,六镇将士会怎么想?”

“不占道义”还是避重就轻的说法。

现在大唐皇帝仍在,唐朝还未灭亡,朱温出兵虽然是打着攻伐天平军的旗号,但事实上却要跟李晔部曲交手,这是以下犯上,名不正言不顺。

虽然之前诸侯和百家都嚷嚷着,李晔根本没有中兴大唐的气运,笃定他能必然不能成就大势。然而现在李晔大势已成,这个说法再也不能给诸侯们心理安慰。

成势的李晔,本身还是皇朝亲王,又有节制潼关以东的军政大权,从名义上说只有他讨伐藩镇的可能,没有藩镇主动挑起战端的余地。

现在朱温以下犯上,他和他的心腹自然斗志坚定,但是刚刚被他平定的中原六镇呢?

就算六镇节度使甚至是主要将领,现在基本都是朱温的心腹,会坚定不移执行他的军令,但众多中层将校和普通士卒怎么想?

朱温指挥百万大军出征,靠的是道门强大实力帮他形成的强权。

也只有强权而已,他并没有名义和德望。

强权只是让人畏惧,名德才能让人心悦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