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先锋战冤句(上)

帝御仙魔 我是蓬蒿人 3457 字 9个月前

早年黄巢攻破长安后,四面用兵扩展控制范围,随后各个藩镇群起勤王。他们攻占邓州城后,他曾经跟着朱温去许州方向打探敌情,在一个茶棚见到了同样前来打探敌情的安王。

当时朱温跟李晔交过手。

这个经历让朱殷比旁人,更加能够理解安王的强大。

但他并不畏惧。

就像当年带着只有一件换洗衣裳的包裹,提着一根棍棒跟着朱温等人,毅然决然走出村子一样。

朱殷没有选择。

先战天平军,再战平卢军。

为了朱温,更为自己。

“报!朱将军,曹州方向发现敌军援军!”

大军登岸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先前去东方探查的一名修士赶回。

朱殷沉眉敛目:“有多少人?”

“约莫一万五千步骑,是从曹州城出来的!”

朱殷沉吟下来。

曹州城距离冤句县邑不过四十多里,彼处的兵马若是急行军,只需要大半日就能赶来。

朱殷看了一眼在河畔集结的大军,下令道:“让精骑不必再盯着冤句,过去袭扰、拦截曹州兵马!”

现在登岸的大军已经上岸了近两万人,足以摆开防御阵型,应对一般情况下的敌军冲击。

不,不是防御,如果冤句的守军敢过来,凭借他们那不过万余的兵马,朱殷有信心一战胜之。

对方不来尚好,若是来了,就是送死。

如此,朱殷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攻占冤句县邑。

就在朱殷思考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战局时,他忽然眉头一皱,向白沟南岸看过去。

他感应到了彼处有强大的修为波动传来。

不过并不是一大批强者,而只是个修士。

不等朱殷察觉到更详细的情况,白沟北岸深处的西北方向,一座山丘上也有强大的修为波动传来。

同样是四五道气息。

朱殷眼神渐渐低沉。

凭借兵家上将的修为,他不难判断出,南岸的修为波动跟北岸大不相同,乃是出自两个不同的门派。

其中一方,他十分熟悉。

午后的天色有些阴沉,长天上浓云如幕。秋日的凉风从西北袭来,四野的林子倾身摇晃,枝叶发出轻微的哗哗声

大雨将至未至。

白沟河上舟舸千乘,旌旗如浪,长枪如林。

大者如城楼,高达七八丈,是为楼船,可容人数百近千,位居中央;小者如游鱼,长只丈余,是为走舸,游弋在周围;锐者如猛兽,船舷立女墙开箭孔,舰首裹牛皮,是为斗舰,可容人过百,布置在外围。

舰队乘风而来,在一处宽阔河面、和缓河岸边依次停泊。伴随着将校门的喝令声,水兵们将船舰固定,搭好长板。

一队队甲士牵骡负担,从各处下船。

霎时间,河畔人声鼎沸,铁甲环佩之音不绝于耳。

当中一艘巨大楼船的三层甲板上,一名身着明光铠的青年将领按刀而立,沉稳霸气的目光四处巡视。他身上隐一股坚不可摧的气势扩散开来,将周围万千将士笼罩其中。

朱殷,兵家上将。

须臾,有真人境修士从北方天空飞来,落于朱殷所在楼船,向他抱拳禀报:“朱将军,冤句守军闭门不出,没有发动骑兵袭扰我军登岸之象!”

朱殷面色不改:“我部精骑现在到了何处?”

回答他这个问题的,却是身旁副将,对方道:“在岸上行军,与水师相呼应的五千精骑,现在距离冤句最多二十里。”

大军登岸的这处河岸,距离冤句县城也不过十多里。

朱殷点点头:“让精骑去冤句城下,盯着对方一举一动,如果对方有出动兵马向河畔袭来的迹象,不必禀报,即刻拦截!”

“领命!”

他看向那名真人境修士:“烦请足下带人去盯着曹州方向,若是彼处有援军出现,还请立即回报。”

“朱将军放心就是,必不会误事。”真人境修士略微抱拳,便带着一批修士向东边曹州的方向飞掠而去。

朱殷不再多言,继续面如冷铁的凝望甲士们登岸。

作为朱温最亲信的大将之一,朱殷这回被委以率领五万步骑、八百道兵进攻冤句的重任。

能够成为朱温亲信大将,朱殷靠的不仅仅是跟朱温同姓同宗,早在朱温跟随黄巢征战南北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朱温身边。

昔年,朱温一家在萧县刘崇府上做帮佣,不务正业的朱温游手好闲,无论是上山打猎还是舞枪弄棒,都是一把好手,渐渐的身边便聚集了一批同样年轻的地痞。

那时候,朱殷便和朱温等人一起鬼混。馋了便偷鸡摸狗,缺钱花了便进山打猎,背地里不知道被多少人戳脊梁骨,回到家不受挨了多少训斥和失望的眼神。如此一晃便是数年。

在旁人看来,他们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而且是一群没心没肺的家伙。然而无论是朱温还是朱殷,都深知这样的日子无法长久,他们终究还是要向娶妻生子的路上走。

只不过除了会些拳脚功夫,为人机灵好动,比那些死板的庄稼汉多些心眼之外,他们也没什么正经本事。

这要是放在太平时节,朱殷如果不能及时浪子回头,不蹲大狱都是命好,最后只能落个孤老终生的下场。说不定饿死家中都不能被及时发现。

就算浪子回头,也就是个庄稼汉的命了。

这时候黄巢、往仙芝举事。

众人便觉得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