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能跟儒释道相提并论,岂是易与之辈?
面对这样一击,战阵之中,谁不胆寒?
上官倾城没有胆寒。
平卢军没有胆寒。
没有一名甲士在此刻胆寒!
因为李岘已经同时给出应对。
他只说了两个字:“摧城!”
“摧城”是兵家大将能够领悟的能力。
所有的平卢军将士,在李岘两字出口的时候,同时心神巨震,如临九霄,如见真神!所有人都如同吞了仙丹,意气勃发,有吞吐天地之壮志,有纵横宇宙之豪情,有能灭杀一切妖魔之战意!
潜能被挖掘被释放。
炙热的斗志包裹了每名将士,他们心无杂念,身体中的力量犹如疾风骤雨,亟待爆发。就在这时,他们清楚听到了主将的召唤,于是身体中的力量找到了倾泻方向。
这一刻,平卢军战阵陡然一震。
因为李岘一手已经握拳。
随着他握拳的动作,将士们脚下的城墙通道,整片下陷一寸!
整个战阵光芒如月,厚重至斯!
李岘前踏一步,举起手中横刀,向李存孝劈斩而下。
他前踏时,整个战阵都前踏一步;他举刀时,所有将士都举起刀兵;他向前劈斩时,战阵中劈出数千道匹练!
这些匹练大小不一,威力不等,但在劈斩过程中,却玄妙的汇聚到一起,最终凝成一道遮天蔽日的巨大刀气,斩向砸来的黑色旋风圆球!
轰隆!
天地之间,只剩下轰隆声。
整座太原城,都颤了一颤。
灵气爆开,灵风肆掠,光芒遮蔽万物。
女墙寸寸剥裂,城头飞沙走石。
若无战阵之力庇护,没有人在此刻还站得稳。
平卢军都站得很稳。
因为在战阵最前,有人肃立如丰碑。
面对无边灵气乱流,他的背影稳如泰山。
主将稳,则战阵稳。
但有的人却站不稳了。
不仅站不稳,而且成片倒下。
惨叫声还此起彼伏。
那是他们面前的河东军将士!
这一刀当然没有斩在上官倾城头上,在它落下之前,就半路收了回去。
不得不收。
因为握刀的李存孝,被人正面突击。
一剑,已经到了他眉前。
战阵之中,主将关系重大,所以两军对战之际,战阵中往往暗藏冷箭,专门对付敌方主将。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若能击杀或者让对方主将丧失战力,那么胜利就唾手可得。
然而对兵家战将而言,莫说寻常冷箭,就算是把床弩搬出来射一矢,都不会有什么作用。
这都是因为兵家战将,身系战阵之力,攻防皆有千钧之重,根本不是寻常手段能伤得了的。
但是此时,李存孝收刀回防,却极为干脆果断,连必杀上官倾城的机会都放弃了。
只因这一剑威力非凡,他实在无法忽视。
持剑之人,来的极快,刀剑相交,他又退的迅捷,手法凌厉如电,身姿却翩若惊鸿。
李存孝防住这一击后,却没有半点儿喜悦之色,而是凝神看向对方。
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银发男子。
这时候出现的,自然是李岘。
他立于上官倾城身旁,眉目平和没有半点锋芒,他看向李存孝,“今日之战,将军的对手是我。”
得此空隙,上官倾城从容起身,退后两步到了副将的位置。她虽然受了伤,行动能力有所下降,但那是相对李存孝而言的,本身她还有再战之力。
李岘一直在阵后观察形势,当然不会让上官倾城受了致命重伤再出现,之所以没有在李存孝出现后,就立即现身迎战,还是想给上官倾城磨练的机会。
毕竟跟兵家大将正面交手的机会十分难得,这对上官倾城日后的修为进展,会有很大帮助。
城头各处,激战未止,但李存孝这处,因为李岘的出现,厮杀却有片刻停歇。
李存孝盯住李岘,眉宇间一片肃杀之色,但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沉声开口:“昨日便是阁下突然出现,让平卢军反败为胜?”
李岘微笑道:“正是在下。”
李存孝握紧横刀,如一只即将扑出去的虎豹,一字字问道:“阁下到底是何人?”
他这么问是有原因的,因为对方一出现,平卢军那不稳的战阵之力,就渐渐恢复过来。这说明李岘已经在调整战阵,并且速度奇快。
而那战阵之力恢复之后,眨眼间就攀升了一个台阶,让李存孝都感受到了压力。
他敏锐的判断出,对方有不输给他多少的兵家修为!
这就是匪夷所思了。
众所周知,随着八公山之役和张议潮死于长安,大唐已经没有兵家大将之上的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大唐就只有高骈名声最响。
但是黄巢北上中原并最终攻占长安那一回,跟高骈在淮南交过手,结果竟然是高骈战败。那战之后,世人对高骈的兵家境界就有了质疑。
有传言说,这些年高骈醉心权势,战心不纯,已经跌出兵家大将境界。
正因此,整个大唐,能和李存孝旗鼓相当的兵家修士,已经基本没有。
除了李晔。
河东之役,平卢军屡战屡胜,之前李克用的幕僚就有过推测,李晔的兵家修为,很可能已经到了极高的高度。
因为李晔毕竟是安王,极可能有李岘的家传,而且经过黄巢之战的历练。以他修为进展之快展露出的天资,若兼修兵家,成就应该不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