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入城(第三更)

帝御仙魔 我是蓬蒿人 3089 字 9个月前

李振离开后,上官倾城和宋娇联袂走进来,现在节度使的护卫事宜,都是她俩负责,如何具体安排,还要听李晔的布置。

“八百近卫在明,青衣衙门在暗。”李晔只给出了这么一个宗旨,末了加上了一句:“现在八百近卫,主要是协助王撼山,查抄陈家大宅,往后就编为内牙,扩充到三千人。”

内牙,节度使牙兵的一种,跟外牙相对,是驻扎在节度使府邸旁的,也是绝对的亲信势力。

诸事粗略安排过去,李晔不打算继续呆在东书房,由人领着去了自己的居处。

其实就如何治理青州军政的问题,李晔早在离开长安之前,就和李振等人有过谋划,并且制定了缜密的计划,现在不过就是将细节修改而已,李振是具体负责人,李晔不用事事操心,只需要在大处统领就行,当然,明日到任,命令还得由他签发,各级官员也只认他的安排。

李晔带着少司命回居处,就让她睡了外间贴身丫鬟的床。总不能老让她站在自个儿床边,但要让她离得远点儿,她也是不会干的。

其实李晔现在,并不知道少司命心里到底怎么想的,行刺根本没有可能,她老这么如影随形跟着自己,注定了吃力不讨好。

平心而论,李晔跟蓬莱是对头,但争的是大势,并无私仇,他跟少司命也谈不上深仇大恨,不就是把她抓回来了么。很气是必然的,但既然是生气,就会有气消的时候,气消了就基本没了你死我活的理由。

这一夜李晔只睡了两个时辰,他是被汇聚过来的气运给惊醒的。

李晔看向窗户,缕缕薄雾白气侵入房间,不停向他汇聚过来。他当然知道那不是薄雾,而是百姓的气运,而且还是没有修为的普通百姓,不是很多,也就几百条而已。

李振在东书房的时候,跟他说过,城外安置流民的窝棚搭建完之后,那些流民就主动跪伏在道旁,向着青州城的方向磕头谢恩。

对已经流离失所的他们而言,朝不保夕是肯定的,能不能活命是未知的,而且可能性很小。李晔一路照顾他们不说,还在青州城外给了他们安置,虽然还没有最后确定耕地等事,但也足以让很多人发自内心,对李晔感恩戴德,并且相信他们会得到善待,解决生计问题。

这个时候,气运汇聚过来就很理所应当了。

因为气运的问题,李晔不由得想起日后的施政布置,一时没了睡意,躺了一会儿就起床,准备找点水喝。

走了没两步,忽然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很轻微,也不长,不过李晔还是注意到了。他轻手轻脚走到珠帘前,朝贴身丫鬟所在的外间望去,等到看清眼前的画面,不由得怔在那里。

崔书林哈哈大笑,竟然毫不掩饰得意之色,他瞟了周无涯一眼:“怎么的老家伙,你还不服?你要是有本事,你也让你外孙来做节度使啊!”

周无涯无力道:“为老不尊!”

崔书林嘿然笑道:“民心所望者,众志成城。廉使初到平卢,连青州的城门都还没进,但你看看,他路上这一番举措,赢得了多少人倾心赞誉?那些桀骜不驯的江湖修士,向来不服管束,廉使不费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就让他们跟着为百姓做好事,此事谁曾做到过?”

“我敢断言,无需多久,我们眼前的盛况就会传遍平卢,廉使必然深得民心拥戴!廉使心系苍生,才有如此善举,到时万众一心,平卢还愁不能兴旺繁盛?平卢五州二十九县,就要迎来莫大契机!”

李振见两人相处不错,脸上也有笑容浮现。

现在的局势很明朗,蓬莱已经困局一隅,要是没什么大的意外,不可能再闹腾,那么李晔坐镇青州,就只需要得到四大家族的支持。

这四大家族里面,陈家无疑是被打压的一家,已经不可能继续存在。崔家自然是被拉拢的一家,日后自然会蓬勃发展,好处多多,成为三家之首也不是不可能。这个时候,局势基本稳定,但仅稳定是不够的,李晔要大展拳脚,就必须团结一切力量。

若是周家能够跟崔家一样,好生辅佐李晔,那么以这两家的士族底蕴,李晔不愁没有治理平卢的人才用。另外,李晔得到这两家效力,可谓其势已成,也不怕王家还有什么异样心思。纵然王家敢闹事,李晔秩序略施手腕,分化瓦解,扶持军中不得志之辈,平卢军依然牢牢控制在手中。

稳定了这些文、武、江湖势力,李晔就能以平卢为根基,逐步发展,日后天下倘若果真大乱,李晔不出则已,出则必定一鸣惊人,让天下诸侯刮目相看。

想到这里,李振脸上笑容愈甚,前途一片光明坦荡,很难不让人觉得开怀。然而想起往事,李振却又恍然若梦之感。

昔年昔日,在长安鹊栖桥之畔的凉亭中,他孤苦无依,身无分文,别说吃饭,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那时候对现状是何等失望。大雨之夜,连他的斗志和抱负都要浇熄。

然而彼时不过是长安府少尹的李晔,却突然从鹊栖桥走来,给了他一份安身立命的差事。那时李振怎么也想象不到,不过短短数年,他就能跟着李晔,在平卢有一方大展拳脚的天地。

“廉使来了,诸公随我拜见。”李振整整衣襟,对崔书林、周无涯等人道。

众人齐齐整容肃然,快步走出,去官道中迎接李晔等人。

很快,双方就在道上相见。

众人众口一声:“拜见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