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义只好带着人马回城,又亲自带兵强行将不愿意走的百姓押走,而陵县城里也是呆不下去了。
傅氏和宁氏坐上马车带上细软,与工部两位官员一同去了山坡上避祸,山坡上有间寺庙,平素香火还算旺盛,于是成了百姓临日安家的地方。
就在傅氏和宁氏一同撤退的时候,天下大雨,河道暴发,洪水往下游流去,傅氏着了急,前头的车夫催着马快快走,到了山坡下,傅氏和宁氏一同下了马车,各自背着包袱,随着百姓们一起往山坡上去。
身边的云霞上前扶着宁氏,宁氏却扶着傅氏,傅氏身边还有阿奴和阮娘,几人使了吃奶的劲,没命的往坡上跑去。
待他们都上了山顶,进入寺庙中,底下却已经是汪洋,城里被淹了,地势低的村庄全部被淹没,不少家园遭破坏。
人群里不少百姓哭了,可是还有来不及舍不得家园的百姓,在官兵来抓人的时候,他们躲过去了,总认为去年没有天灾,前年也没有,今年应该侥幸逃过,谁知被淹在汪洋里。
差兵将早已经准备好的船划了过去,又一个一个的救回来,事后各地方里正清点花名册,失踪约有千来人,却已经是将损失降在最低,若是他们能听那些秀才和里正的话,也不至于失踪不见。
只是家园没有了,百姓的希望也就没了。
苏义一身疲惫的在宁氏身边坐下,他已经有一日水米未进,便不停歇的,此时手里拿着馒头就着热水,刚吃了一口,听到外间的百姓失声痛苦,他心里头也不好过。
十年寒窗苦读,不过是当官的敲门砖罢了,真正涉及官场,苏义才发现自己的无能为力,心里含着一口郁气,无处发泄,想他来陵县,千方百计的为着百姓,到头来也不过如此,最后与三年前的天灾没有什么分别。
何况这一次朝中拔银过来,费了人力财力,此事没成,他便是傅家弹劾的对象,他以后的官路怎么样他倒是无所谓,就是因为他而害了这么多的百姓,他们也出得了手?
苏义吃不下手中的馒头了,而后数日,这么多百姓的吃食也是个问题,他得想法子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