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一百一十章

科举官途 参果宝 4353 字 11个月前

刚走进前院,就听到几个孩童念书的声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竟是读的《千字文》,林清心下略有欢喜,貌似这里的文学体系和天朝历史上的一脉相承。

林家父子二人被引到正厅坐下,等了一会儿就看到一穿儒衫的男子走了进来,来人正是荀夫子。

荀夫子虽然年纪和林老汉年纪差不多,但是因为是读书人,早年家里又有些家底,并不像林老汉需要在地里终日苦作,所以看着要比林老汉年轻很多。一身藏青色的儒衫浆洗的有些发白,但是依旧笔挺着,没有一丝褶皱,头发也梳的一丝不苟,面容严肃,迈着四方步进来,看上去颇有些严厉。

林三牛立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迎上前道:“荀夫子。”并学着读书人的方式做了一个揖。

荀夫子微微点头,在上首坐下,看了一眼林清道:“是你家小子欲来求学?”

林三牛连连点头称是,其他话一概说不出来,生怕得罪了荀夫子。

荀夫子捻了一下胡须,仔细打量了一番林清:一身麻布衣裳,看上去像是新置办的。所用的书包也是麻布做的,粗糙的很,但是和其父亲的拘束不安不同,小小的一个人一直不卑不亢地站在那里,没有东张西望,也没有垂头不语。单看这个也能看出这个孩子教的还是不错的。

“我这里收学生,可不是每一个都收的。这样吧,你先跟我念几句文章,然后自己背一遍给我听听。如果能背下来,我就收下你这个学生。”这也是荀夫子的无奈之举,乡人多不富裕,尤其是像林家父子这样的,一看就是家里过的十分紧巴巴的。若是一点灵性都没有,收下了也是浪费家中银钱。倒不如事先测试一下,看资质可以的再收入门下。

林三牛没听说过入学还要经过考核这样的事情,不由有些慌张,自家娃从来没有碰过书本,也无相关准备,娃又年纪小,万一一紧张,这要是通不过可如何是好?

林清心中却对这个荀夫子的品行有些赞同,虽然自身也是堪堪温饱,但还能维持一个读书人的风度,不是什么学生都收入门下,看来虽然屡试不中,但是也并非那种读书读得迂腐的那种人。顿时对眼前这个老师心中存了一丝敬意,听说要考核他,也是不紧不慢地上前一步,学着父亲作揖的动作行了一礼道:“请夫子出题。”

“儿子要比老子灵光啊!”荀夫子心中默默叹道,脸上却是无一丝表露,旋即道:“那你听好了,我念一段三字经给你听,念三遍,若是三遍之后能复述出大概,我便收下你。”

荀夫子出题也是有自己的考究的,像林清这般的小孩不曾受过任何教育,但是正是记性最好的时候。一开始读书的时候,最是需要记忆很多东西。如果连这个最基础的都做不到,那读书一道就太过坎坷了。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荀夫子念了一段《三字经》后,看了一下林清微微蹙起眉头的小脸:“我再念两次,然后你来复述。”

听到《三字经》的时候,林清心中还是比较欢喜的,毕竟前世的时候也有所接触,虽然没有全文背诵过,但是因为简单易懂,林清很快领会了其中的含义,也方便了他记忆。

所以等荀夫子念完之后,林清立即接了上来:“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声音还带着一些奶音,但是却一字一顿,清晰明了,无任何一处错漏。

荀夫子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本来想着只要能背出二三就算通过,但是没想到居然一字不错——算是一个有天分的孩子。

林三牛虽然一句都没怎么听懂,但是看人神色还是会的。自家儿子背的十分流利,没有一丝迟疑,夫子也是连连点头,这说明对自己儿子还是满意的。

对作者的宠爱不够哦,请增加订阅比例宠爱作者吧林清觉得按照他的推算,这次卖给林掌柜的人参,他倒手一番至少能赚十两,如果给他品相完整的人参,他去高价卖给富户,这里面的利润就更高了。

所以当即林清就给剩下的那一株人参定了价格:“爹,下次您把这株完整的野山参卖给药铺的话,我觉得咱可以卖二十两。到时候可以让他们先开价,如果少了二十两咱就不卖。”

刚刚还沉浸在十两巨款中的林三牛,转瞬间就被这“二十两”给震得双眼发花,过了老半天才平息了心情,很是郑重得对林清道:“狗子,今天爹会将这十两银子交给爷奶,以后你读书也有了个花销。至于这剩下的人参,咱自个儿留着,谁也别告诉,知道吗?今天也不卖了,咱走吧。”

林清不去评判林三牛对于这人参的处置,既然给了他了就让他去分配。他不知道林三牛的心思已经考虑到了以后林清娶亲生子了。有了这株人参,到时候林清要是看中哪家闺女,也能出得起彩礼钱。更何况,林三牛始终对林清的身体健康很不自信,留着这株人参,万一将来有大用呢?现在卖了换钱容易,以后想买回来可不一定有了。

不得不说,林清还是没办法和林三牛一样用他们的思维去思考,底层人物也总有底层人物挣扎求生的经验。

林三牛没有忘记张氏的嘱托,带着他去书铺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块砚台,一块墨条,几刀练字用的纸。之前就想着给林清备上一套笔墨纸砚,但是当时一直没机会到镇上,再加上荀夫子后来赠送了林清一支毛笔,这事情就一直拖着了。

最近看着儿子老是用毛笔蘸着清水练字,就算林三牛再没文化,也知道这清水是写不出字的,心里早就想着给儿子买上一套了。如今得偿所愿,虽然买的也是成色最下等的砚台,墨条和纸,但是却比林清这个受益人还要心里乐呵。

林清在林三牛结账期间,在书铺里到处转了转,倒是看到了不少想要看的书,有前人编纂的历史概况,地理游记,也有今人所作的民情实录,山水杂记,这些书都能帮助林清快速地拓宽眼界,了解所处的朝代。可惜问过书铺的伙计,知道这些都是手抄本,最便宜的一本也要一两银子,当即也就没了买书的心思。

仗着人小,林清直接拿起一本名叫《明始皇传》的书,快速地阅读起来。

买不起,那就蹭蹭书看吧,能看一页是一页。

林清急需了解现在所处环境的一切,否则他的心就一直七上八下的,安稳不了。尤其是知道自己所处的朝代是从有了赵明光这个人才有了转折后,迫切的就想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可惜荀夫子日常对他的教导一直是一些这时代教科书上的一些东西,很少能给他做一些拓展,所以至今也是懵懵懂懂,茫然无知的状态。

林三牛结了帐过来找林清,就发现自家儿子正捧着一本书看的及其专心,立马就不做打扰了,扭头就乐呵呵地和小伙计唠嗑了起来。

书铺伙计本来见林清的架势就是只看不买心里有些不舒服,正要赶人,却见林三牛朝他手里塞了一把蜜饯,并且和他唠了起来,想想今天掌柜的不在现在也没啥生意,倒也罢了。

这一看就是一个时辰,林清直到被林三牛推了一下,才缓过神来,双眼有些迷瞪得看着林三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狗子,时间不早了,你宝成叔还在集市口等我们呢!该走了。”说完又看了一眼林清手中的书,小小声道:“咱下回再过来看,啊。”

林清这才恍然大悟,将看了一半的书又好好地放了回去,被林三牛牵着往外走。

回林家村的路上,林清也没了心思聊天或者看风景,心思还沉浸在刚刚那本书里。

《明始皇传》应该是这个朝代的官方普及读物,所以通篇下来都是对赵明光的各种赞扬,什么未出生前就被预言“真龙附身”,出生时霞光万里,各种异象丛生。一直到后来两浙地区发生农民起义,赵明光揭竿而起,带领着部下一路收复城池,攻城略地,很快就推翻了当时南宋的统治,之后便是陷入了与与蒙古对峙,不断平息内部叛乱,长达近十年的“元明之乱”。

林清读到这里的时候,都觉得这才是真正开了挂的某点穿越文范本,能在宋末那么混乱的局面下杀出一条血路,攘外安内,扩张版图,简直就是能人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