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主意

科举官途 参果宝 2542 字 11个月前

心中也有一种希望从蛛丝马迹中得到印证,这人,到底是不是穿越前辈?

可惜时间有限,只能等到下次到了书铺再去探索了。

一直到林宝成放他们下了驴车,林清才从这本书的思索中清醒过来。

看着林宝成驾着驴车远去,林清突然有了个想法:“爹,这驴车得多少钱一辆啊?”

林三牛只以为林清好奇,心中估摸了一下价格道:“驴子得三、四银子,套上车厢我估摸着得六两多。”

倒也不是很贵,林清心中默默点头,遂建议道:“爹,要不我们将今天得的银子去买一辆驴车吧?你看宝成叔有了驴车后就方便多了,可以载货去镇上卖货。咱也可以把自己家地里的出产卖给镇上,这样应该能多赚一点吧?咱地里的不够卖,还能收一些其他人家家里富余的农产品,镇上要比咱乡间的东西贵上一两成,咱就费个人的力气,这一两成利就是咱们的了。况且,就算最差咱不卖东西,有了这驴车咱带人去镇上还能挣个一人两个铜板的车费哩,坐十人一来一回就是四十文!”

一天挣四十文,可比在农家干活要挣得多多了!

当然林清觉得可能没那么多人每天需要到镇上来回,主要是用这个牛车倒买倒卖现实一点,但是不给一个具体的数字诱惑一下,可能林三牛不一定能心动。这十两银子单单放在家里,可是不会增值的,总要想想办法给这个家里增加点营收才是。

林三牛觉得这儿子自从读书之后,说的话越来越有条理了,脑瓜子也转的贼快,他今天坐了驴车也就坐了,什么都没往深处想,儿子却是说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

这读书和不读书,真的是天差地别啊!

林三牛狠狠揉了一下林清的头发:“行,我这就找你爷商量去!”说罢便急匆匆得去找林老汉了。

林三牛在哪儿傻乐,林清却在那边算钱。

当时林清假装在一旁好奇的问林掌柜,如果带须子能值多少银子,林掌柜告诉他能给他们十五两银子。

林清觉得按照他的推算,这次卖给林掌柜的人参,他倒手一番至少能赚十两,如果给他品相完整的人参,他去高价卖给富户,这里面的利润就更高了。

所以当即林清就给剩下的那一株人参定了价格:“爹,下次您把这株完整的野山参卖给药铺的话,我觉得咱可以卖二十两。到时候可以让他们先开价,如果少了二十两咱就不卖。”

刚刚还沉浸在十两巨款中的林三牛,转瞬间就被这“二十两”给震得双眼发花,过了老半天才平息了心情,很是郑重得对林清道:“狗子,今天爹会将这十两银子交给爷奶,以后你读书也有了个花销。至于这剩下的人参,咱自个儿留着,谁也别告诉,知道吗?今天也不卖了,咱走吧。”

林清不去评判林三牛对于这人参的处置,既然给了他了就让他去分配。他不知道林三牛的心思已经考虑到了以后林清娶亲生子了。有了这株人参,到时候林清要是看中哪家闺女,也能出得起彩礼钱。更何况,林三牛始终对林清的身体健康很不自信,留着这株人参,万一将来有大用呢?现在卖了换钱容易,以后想买回来可不一定有了。

不得不说,林清还是没办法和林三牛一样用他们的思维去思考,底层人物也总有底层人物挣扎求生的经验。

林三牛没有忘记张氏的嘱托,带着他去书铺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块砚台,一块墨条,几刀练字用的纸。之前就想着给林清备上一套笔墨纸砚,但是当时一直没机会到镇上,再加上荀夫子后来赠送了林清一支毛笔,这事情就一直拖着了。

最近看着儿子老是用毛笔蘸着清水练字,就算林三牛再没文化,也知道这清水是写不出字的,心里早就想着给儿子买上一套了。如今得偿所愿,虽然买的也是成色最下等的砚台,墨条和纸,但是却比林清这个受益人还要心里乐呵。

林清在林三牛结账期间,在书铺里到处转了转,倒是看到了不少想要看的书,有前人编纂的历史概况,地理游记,也有今人所作的民情实录,山水杂记,这些书都能帮助林清快速地拓宽眼界,了解所处的朝代。可惜问过书铺的伙计,知道这些都是手抄本,最便宜的一本也要一两银子,当即也就没了买书的心思。

仗着人小,林清直接拿起一本名叫《明始皇传》的书,快速地阅读起来。

买不起,那就蹭蹭书看吧,能看一页是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