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巩永固

最强小农民 路远 4561 字 10个月前

可死后,巩永固又活了过来。

“我不甘,死又何惧?但我华夏大好河山不能就这么落入异族人之手。”

“那以后,我弃笔从戎,一边开始修炼,一边网罗大明遗孤。我身后的这帮大明军队,都是我和一样,不甘做亡国奴的汉人。”

巩永固仰天惨笑道:“三百年的反清复明,到最后不过是一句口号。真是可笑之极,可笑而又可悲!江湖上那些所谓的绿林好汉,其实不过是一群利益熏心的畜生,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谋取私利,所以,我把他们全部杀了干净。”

“三百年后,出了一个袁慰亭推翻清朝统治,完成我未能完成的夙愿。那个时候,我就已经丧失留在此间的理由,不过,还有一个人,他还没死。”

张辉猜测道。“你说的那个人是漠北吧?”

张辉百感交集,巩永固说的这些话,彻底颠覆他的世界观。

清朝。

一直是华夏组成的一部分,在近代历史书上,更是对康乾盛世大书特书,却从来没有人跟张辉说过这样的一番话。

这些话,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大逆不道’。

等于直接将清朝统治的这三百年,从华夏历史上摘除,不被真正血统的汉人所认可。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多么沉重的话题。

前面那句话,张辉始终不认可,但是后面‘明亡之后无华夏’,张辉开始动摇了。

夷狄入华则华夏之!

这句话,现在听起来,正如巩永固说的那样,既可笑又可悲。

夷狄入华,就是华夏人吗?

那为何还要抗拒扶桑人的入侵。

张辉思绪混乱,虽然得到了第二尊小金人,心中却没有一丝喜色。面对着人人畏惧,谈虎色变的黑魔,此刻,张辉却是肃然起敬,心中有些悲切。

“我要走了。”

“漠北,我杀不了了,也不杀了。朝代更替,百姓富足,国家安定。这样很好,我已经没有留下的必要,临走前,能看到你,我很欣慰。”

巩永固深深的凝望着张辉,嘴角弥漫的笑容让人心痛,这就是黑魔与漠家军违逆的理由吧!

“华夏的今天来之不易,四百年的滚滚硝烟,无数的先驱在华夏的每一寸土地上,洒下热血,换来今天的安定和谐。”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加入黑榜也好,加入漠家军也好,或者自创玄门,都可以。只是希望,这个国家的未来,为了天下苍生百姓,希望你能尽一份力。”

“国之不存,何以为家?”

“为了这一份难得可贵的安逸,你看不到的地方,很多人都在努力,在流血,在牺牲。”

曾几何时,鳌尘劝说张辉为国效力,张辉没有搭理他,连张家山一个村他都忙不过来,自己屁事儿一堆,哪有那时间和精力去为国家效力。

有时候细想之下,张辉的脑子里面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和普通人一样,只为谋求私利。

自己把日子过好了,就可以。

至于国家,让那些拿着纳税人的钱,开豪车,掌握着特权的人去操劳,与自己何干?

可是现在,张辉突然觉得自己眼界和心胸好狭隘。

“送你一样东西。”巩永固递来一份竹简。

棺椁裂开一道小缝,缝隙中,有黑色的小虫子从里边涌了出来。

是阴龟子。

无数的阴龟子如潮水般涌了出来,正当张辉想着要不要一把火把这些虫子少个干净时,那些虫子在他面前停了下来。数以万计的阴龟子,层层叠叠垒成一个文弱书生的模样,立在张辉面前。

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一分钟左右。

“张镇天。”阴龟子垒成的文弱书生上下扫了张辉一眼,微微张了张嘴,声音沙哑刺耳。“你是汉人!”

文弱书生嘴角扬起一抹欣慰的笑容,似乎张辉是汉人,让他很宽慰。

“汉人?”张辉疑惑不解,看文弱书生那样,似乎自己是汉人很罕见一样。也不知道是不是听错了,文弱书生说话音调很怪,有点像江淮地方口音。

“全球汉人有十三个亿,我不过是其中之一,很意外吗?”张辉说道。

“不。”文弱书生摇了摇头。“他们不是汉人,你是汉人,你的体内有着纯正汉人的血统,他们是羊,是任人奴役和宰割的牲口。真正的汉人,有国士之风,高风亮节,无畏生死。”

“你口中的那些所谓汉人,在被鞑子长达数百年的奴役中,他们的骨子里已经烙上汉奴的印记。他们不是汉人,是汉奴。”文弱书生再次重声道。

“你指的是……崖山之后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张辉嗤之以鼻,他可是翻阅过不少历史书籍。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是一个扶桑人写的小说中,提到的一句。明亡之后无华夏,大概是网民为了对称,跟对对子一样加上的一句。

华夏人一向喜欢对称美,不是嘛!

“你要这么说的话,我不认可。”

要不说读书有用呢!没准儿什么时候就会用到他,张辉曾经在科技大学图书馆一呆就是两个月,翻阅了无数历史书籍。

张辉反驳道:“你说的这些话,我不认可。我认为,判断一个文明是否丧失,埋没,应该以其代表性的文化是否灭亡为准绳。”

张辉其实现在脑子还有点转不过弯来,棺椁落地的那一刹,他以为接下来会有一场恶战,没想到文弱书生只是……只是出来跟他说说话,抛出了一个历史话题。

“我举几个例子吧!”张辉说道。

“罗马人在布匿战争中征服了迦太基,在他们的农田上撒上盐巴,烧毁所有的房屋,让迦太基人学习罗马文字。”

“阿兹台克人被西班牙人征服,城市被血洗,民族文字彻底消失,所有阿兹台克人的后裔,今天说的都是西班牙语,用的是西班牙的民俗起名字。”

“赛德克人被扶桑倭寇侵略,强制同化,结束传统的生活方式。讲曰语,用扶桑人的文字,这叫文明灭亡。”多余的话,张辉没说,相信文弱书生应该明白,因为他们时至今日说的是汉语,用的是汉字。

所以,何来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的说词。

文弱书生也不争论,声音很平和的反问张辉。“你确定你今天说的话,是纯正的汉语?”

“当下普通话以燕京话为基础,但所谓燕京话的腔调其实是当初鞑子学说汉语的洋泾浜调调。鞑子入关后,掌控华夏三百年,汉人的语言早已经按照他们的习惯而改变。”

“民国第一疯子章太炎,就曾经批判普通话,称其为金鞑虏语。”说到这,文弱书生冷然一笑。“比起你们现在说的普通话,我反倒觉得秦腔更亲切一些。”

文弱书生竖起一根手指:“在下说的是汉人血统,而非民族文化。真正的汉人勇猛好战,但一向只割头不割地。武者彪悍好斗,不惧生死。文者有国士之风,敢冒大不讳,即便被诛杀九族,也要指着帝王鼻子训他一二。”

文弱书生看着张辉的眼神颇为赞赏,放佛家中长辈看着自家的后辈小子,其中夹杂着溺爱。

但语气却又十分激昂,其中穿杂着一丝悲壮:“我汉人是万战民族,上下五千年来,全球数百个国家,所有的战争加在一块,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战争,发生在我们华夏。其中,必然有我们汉人的影子。”

“汉人不死,战斗不止!”

“清兵入关以后,嘉定十日、扬州三日、洪州之屠、昆山、江阴、海宁、舟山……但凡有血性的仁人志士,都被杀尽,杀绝。”

“几千万的汉人,就这样倒在他们的屠刀之下,我心痛啊!”文弱书生捶胸顿足,时至今日,仍然无法接受亡国的事实。

“活下来的那些,被迫奴役,留着通古斯鞑子的金钱鼠尾头。汉人成了亡国奴,华夏为他人的殖民地。通古斯鞑虏将他们的语言,设为国语,你以为他们不想荼毒汉人文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杀了多少人?”

“不是不想,而是没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