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养虾,老章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平常这地方,人烟稀少,就他夫妻两人,除了送饲料的,平常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这一来人,老章话匣子一开,有点收不住了。“你算下就知道了。八十亩的水面,到高峰期的时候,一个月光电费就要两三万,再加上虾苗。”
“冬天还要打冬棚,光一口塘就要投资三万多块钱。”
养虾不比养猪养鸭什么的,你要是在塘里面发现一只死虾,可能这个时候,塘里面的虾已经全部死光了,一只都没剩下。
要么一个不死,要死就死光。
就说话前后功夫,拢共不到五分钟,胖娘们儿开始起笼了。拔掉拴住地笼的棍子,拽着地笼一点一点往回拖。
看她脸色就知道有多费劲了。
不一会儿,水面有了动静,慢慢的,这动静越来越大,到最后,水面直接沸腾了一样。
“老章,过来帮把手,好沉。”胖娘们喊了一声。
“好叻!”
“你等下,我去拿俩儿篓子过来。”老章跟张辉周坤他们告了一声歉,然后转身跑到棚子旁边的杂货间,取来篓子帮着胖娘们一块起地笼。
地笼一拽,一堆的白虾赫然跳入张辉几人视野。
就这么一地笼,起码好几十斤重。
前后不到五分钟时间,就有这么多的龙虾,满满一笼子,可见这塘里面肯定有不少龙虾,也由此可见,这个老章在养虾这一方面,还是颇有经验的。
看着老章夫妇两人把几十斤龙虾装进篓子,张辉苏瑾几人心情大好,一扫长时间坐车的空闷,这是丰收的喜悦。
“哇塞!好多虾呀!”苏瑾跃跃欲试,恨不得一块下水帮着装篓。
张辉也颇为眼热。“不知道这虾味道怎样,要是味道可以的话,回头赶明儿在村里也挖几口塘养点。”
周期才两个月多点,一口塘就可以产出好几千斤的白虾,产量十足惊人。
张辉倒没想着靠养虾挣钱,就寻思给张家山人的餐桌上添加一道菜色。
{}无弹窗一个半小时,车子出了羊城,过香山,左拐右拐,沿着绵延的青山,进入一个村落。
这里就是渔村。
马路的左边,山脚下是成片的房舍,芭蕉林,满山的荔枝,红彤彤的,惹人嘴馋。
右边是大片的稻田,宛如绿色的海洋,赏心悦目。
东襄那边,种植水稻一年可以种两季,羊城这边天热,气候宜人,一年可以种三次水稻。东襄那边的水稻刚收,这边已经种第二季的水稻。
在水稻中间,间隔一段范围,差不多就会有二三十亩的水面。一口池塘,差不多十亩地这样,一口塘摆着五个专氧机,一看就是专门养殖鱼虾。
七八口水塘中间,有一间红砖房,屋顶是用树皮遮盖的。前边,用树桩,黑色的遮阳布搭了个棚子,作为乘凉用。
前面,两个水塘的中间,有一条狭窄的过道,到马路上的时候,一道锈迹斑斑的铁门,挡住车子的去路。
车刚到门口,一群土狗便窜了过来,汪汪汪的直叫唤。
十七八条土狗,一拥而上,看着怪吓人。
周坤解释了一句。“羊城这边,人多,鱼龙混杂,经常会有人偷虾,所以要多养点狗,防贼。”
言毕,周坤摇下窗,招了招手,冲着里边喊了一嗓子。“老章,有贵客上门了。”
远处的棚子,走出来一个中年,光着膀子,腆着个大肚皮,小跑着走了过来。
“去!”
“傻狗,别叫了,自己人。滚开!”老章捡起一个木棍,把那些土狗都驱赶开,然后打开铁门,笑脸相迎。“坤根,疤哥!”
老章跟两人招呼一声,抻着脖子往车里面瞟了一眼,见张辉苏瑾两人,老章点了点头,招呼着说道:“哟!欢迎欢迎啊!来,先进去再说吧!”
“砰砰!”
周坤拍了拍车门,旋即发动车子,驶入鱼塘。
这边,老章关上铁门,追着车子后边晃晃悠悠来到棚内,冲着屋子里边喊了一声:“媳妇,有客上门了,去捞点虾过来。”
“嗳!好叻!”一胖老娘们儿扭着个大腚走了出来,脸上堆满笑容,目光掠过张辉几人,点了点头。随后,胖女人随手捡起一个地龙,奔着旁边水塘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