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论道(下)

星临诸天 暗狱领主 3422 字 11个月前

放在这个世界,赵元谨所拥有的筹码可不仅仅限于他手下的那点军队,而是以秦烽为纽带、一个强大的现代工业科技文明体系当他的战略后盾,某种程度上同样意味着近乎无限的财力物力支持。试问那些藩镇诸侯、还有腐朽不堪的朝廷拿什么来抵挡?

朱云泰看了看秦烽的表情,谨慎地问道:“公子可否透露下,您究竟能够为赵元谨弄来多少粮饷?”

秦烽微微一笑,伸出五个手指头。

“五万石粮草?五十万两白银?”

朱云泰试探着说道,这样一笔庞大的资源,足以奠定一家诸侯的崛起基础了。

秦烽摇摇头。

“那就是五十万石粮草,五百万两白银?”

朱云泰怔了一下,继续说道。一家足以位列潜龙的大诸侯,所拥有的全部家底估计也不过如此了。

秦烽依旧摇头。

“这……难道是五百万石粮草,五千万两白银?”

朱云泰脸色发白,已经不敢继续猜测下去。

三十年前的大齐天下尚算稳定,朝廷一年的税赋收入也不过粮食三千余万石,白银二千二百余万两。如今天下动荡,很多州郡被藩镇义军所占,收不上税来,所以现在朝廷的收入已经大幅缩水,年年入不敷出。

“先生不用继续费神猜了,”

秦烽笑道:“如今南方虽遭遇灾年,但远未到颗粒无收的地步,赵元谨将来地盘大了,自然会有足够的产粮区,所以过了今年就不必再担心粮草不足的问题。”

“至于白银么?多的没有,三千万两我还是能够帮他弄来的。”

按照他和赵元谨的兑换约定,三千万两白银在自己的世界大致相当于一千吨纯银的样子,如今华国一年的工业银产量都超过了一万两千吨,全世界的产量加起来就更多了。自己只要以分批次购买的方式,悄悄弄一千吨纯银过来毫无压力。

朱云泰接过图纸翻看,发现是三种兵器的图样,每个细节都绘制得相当精细,旁边还附有细致的说明。

三种兵器分别是陌刀,三弓床弩,回回炮。都在某个方面代表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

首先是陌刀,有史学家考证,认为这种出自隋代、盛行于唐代的长柄重型战刀,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威力最大的劈刺式冷兵器。

《唐六典》卷十六记载:“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马步水路咸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

唐代时的1斤,相当于现代的066公斤,唐时的15斤,相当于现在的10公斤左右。也就是说,唐代陌刀是一种全重10公斤左右的长柄刀。

这种兵器的威力有多大?据说大唐名将李嗣业挥舞陌刀时,每挥出一刀,都能令前来进攻他的敌人骑兵“人马俱碎”!这些被他杀死的骑兵,有普通的轻装骑兵,也有人与马都披有铠甲的重装骑兵。

罗马人惯用的短剑,在唐代的陌刀面前,只是件小玩具。日本武士刀、尼泊尔弯刀、大马士革刀,也不能与唐代的陌刀相提并论。

其次是三弓床弩,在宋代出现,据考证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远射兵器,这种弩发射的凿子箭,射程超过1500米,是火炮产生前冷兵器的射程之最。发射凿子箭的能量,由三把强弓共同提供;这三把弓,安装在一个叫“床”的基座上,因而这种武器的名字,就叫“三弓床弩”。

公元1131年的宋金和尚原之战,宋将吴玠率领的宋军,利用三弓床弩对付金将兀术的铁甲骑兵,杀得金军尸横遍野,取得了宋对金之战中少有的大捷。

三弓床弩发射的箭,能在1000米开外,将身穿重甲的金军骑兵射个对穿,其威力极为恐怖。而在宋代初期的宋平南汉之战中,宋军潘美统率的大军在韶州与南汉军对阵时,潘美的宋军也是利用三弓床弩发射巨箭,击溃了南汉的重装战象甲兵。

当时的南汉,拥有一支精锐的战象部队,这战象身上披有厚厚的护身甲,寻常弓箭,伤不着这战象。

但宋军三弓床弩发射的重箭,却能轻易洞穿战象身上的护甲,并杀死战象。

第三种兵器是回回炮,属于西域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的发明,在蒙古灭亡南宋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号称能够将150斤重的巨石砸到三百米外的地方,是冷兵器时代威力最大的投石机。

蒙古大军围攻襄阳时,该炮被部署在襄阳城东南角,它发射的巨石射中襄阳城墙上的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中逾城降者。”防守襄阳城的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遂纳城归降。

拥有回回炮后,蒙古大军在陆地上与宋军作战时,就具备了绝对优势:打野战,以步兵为主的宋军,不是蒙古骑步合同军队的对手;宋军也不能倚靠坚城来抵挡蒙古大军的进攻,因为再高再厚的城墙,在回回炮面前都如纸片般脆弱。

在元宋战争后期,宋军也曾仿制回回炮反击,无奈此时大势已去、最终没能挽回宋朝灭亡的结局。

这就是秦烽准备的杀手锏,只要这三种兵器在军中出现并成批装备,将使得赵元谨的军队拥有无可置疑的优势,加上强大的后勤支持,攻城略地不要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