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内阁VS早朝

尽早地成了亲,再生个孩子,也就算是让母亲能心安了。

李远舟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是这样了。

现在辅佐皇上,将来再辅佐太子殿下,他这一辈子,似乎是早就被安排好了。

虽然是不大乐意,可是这种事情,岂是他能做得了主的?

眼下,还是想着如何能让皇上放过他,少给他安排一些事情做吧。

这日,楚阳闲来无事,拉着霍瑶光的手就逛到了御花园。

“怎么想起来带我来这里?”

“不喜欢?”

“怎么会?”霍瑶光笑道,“只是觉得你近来一直忙碌,按说,这个时辰,你应该正在勤政殿里翻阅公文呢。”

楚阳摇头失笑,“你是在变相地骂我虐待臣子吗?”

这些日子,那些近臣可是真地得到了皇上极大的圣宠。

个个儿是早出晚归。

连午膳都是直接在宫里头用的。

只不过,就是操劳的事情有点儿多了。

皇上倒是闲下来了。

当然,也不至于闲到了特别无聊的地步。

也就是今天,才得空带着霍瑶光出来走一走。

突然,灵光乍现,“瑶光,你想不想出宫去看看?”

“嗯?”

“我们去京城的街道上走走,茶楼里坐坐,听听书,看看戏,不也是挺好的?”

霍瑶光点头,“的确是挺好的。”

“那这样,我们现在就去?”说着,作势拉着霍瑶光就要走。

霍瑶光没动,“现在都什么时辰了?等你换好了衣裳再出门,天就快要黑了。还是明天吧。你觉得呢?”

楚阳一拍脑门儿,“可以,正好明天是休沐,我也可以不用早起了。”

一提到了这个早朝,楚阳就是一脑门的官司。

他以前是个闲散亲王的时候,没想着上早朝,也不需要。

所以天天都是可以睡到自然醒的。

没受过这份儿罪呀。

现在倒好,自己当了皇上了,反倒是成了一个劳碌命,简直就是不要太难受。

“瑶光,这个皇上真地是一点儿也不好。”

“嗯?”

“当皇上太累了,真不搞不懂那些人是怎么这么喜欢当皇上的。”

霍瑶光扑哧一笑,“你说呢?”

楚阳无奈地撇了撇嘴,“果然还是一个权字压人呀。罢了,这早朝的制度,朕早晚给它改了。”颇有几分咬牙切齿的味道。

以前也没有觉得太难受,可是自打上次听了霍瑶光的分析之后,就更觉得这不是正常人过地日子。

简直就是太憋屈了。

身为帝王之尊,怎么可以还这么辛苦呢?

不应该是天天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吗?

所以,朝堂改革的事情,他势必要进行到底。

不为别的,就为自己!

其实,霍瑶光对于古代朝堂的制度,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研究,所以不是很懂,只是大概地笼统地跟他提了一嘴。

可是楚阳何等聪明,立马就能抓住其中的关键因素了。

现在的朝堂基本上就是实行的丞相制。

丞相在朝堂上的话语权,那是相当地强势了。

现在的李相自然是无话可说,忠臣一个,而且还相当地有能力。

可问题是,若是下一任的丞相是个奸侫之辈呢?

再赶上了皇上是个昏君,那大夏岂非是要亡了?

所以,楚阳越发觉得,自己有责任将朝堂的制度改革进行到底。

当天晚上,又派小德子去了一趟相府,问问之前的有关朝会的章呈是不是拟出来了。

李相叹气,皇上这是真拿他当神仙使了。

不用睡觉的吗?

皇上的意思,他当然明白,是要组建内阁。

内阁成立以前,丞相拥有仅仅低于皇帝的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而成立内阁以后,则是等于把原来丞相拥有的决策权收回了,或者说是分散了。

因为内阁的成立,就意味着,皇上要把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同时,皇上还提出来,要明确地方上三司的职能,不能只是做个摆设,这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当然,如此一来,内阁成员的地位,将大大高于六部的官员。

另外,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最后决定如何处理,最后由六部校对下发。

如此一来,皇上就等于是广开了言路。

而且,因为有了内阁的存在,所以,皇上的工作量其实是大幅度地减小了。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这个,其实是之前楚阳自己想出来,然后让李相加以完善的。

而皇上自然不可能批写所有的奏章,所以,这可能就需要有人来代笔了。

司礼监代笔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宫里头的太监们,大都是被明令禁止读书写字的。

这是为了防止宦官作乱。

可是这若是每一本折子都由皇上来亲自批阅,又有些不太现实。

所以,李相仔细地琢磨了一下,或许可以由皇上再亲自提拔出一批内阁大学士,专门负责为皇上办理本章。

如此一来,这工作量,可就等于是加大了。

所以,干脆,李相在楚阳的提议之下,再次加大了对于内阁的规范和定义。

于是,接下来,一连数日,李相、梁国公以及相府的一些幕僚,全都在忙碌着。

而李远舟和云容极二人也没闲着。

只要是被发现在府里,就被这两人给揪过来当苦力。

终于,在一个月后,李相将自以为已经极其完善的一套内阁制度及其构成都书写好了。

楚阳看着手上的东西,格外满意,“丞相果然是高材也!”

李相的嘴角抽搐了一下,这还得多谢你的逼迫呢。

这么多天,自己真地是快要累死了。

楚阳看了看厚重的条文,“来人,赐座。”

楚阳看了不过几页,“相爷,朕以为这内阁成员一事,当需仔细斟酌,倒也不一定非要拘于年龄,还是本事和才学最为重要。爱卿以为如何?”

话落,没听到动静,抬头,才发现李相已经歪在椅子上睡着了。

楚阳看看桌上的东西,再看看明显瘦了一大圈儿的李相,也是余心不忍了。

“来人,将椅子抬到偏殿,然后再慢慢地将相爷扶到榻上休息。”

“是,皇上。”

“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

楚阳看到了这段文字,这是在制约内阁大臣。

避免他们干涉皇帝的决断。

楚阳点点头,李相到底是李相,终归是多年前的那位恩师,时至今日,心里想的,仍然是整个大夏。

“唉,可惜了,时至今日,朕都无法还你一个光明正大的身分。”

楚阳摇摇头,面有惋惜之色。

再翻,里面夹有一纸泛着黄色的纸笺。

“内阁只是执行皇帝意志的工具,而无大臣互讦宦官乱政之事发生,内阁大学士的职掌才能够正常发挥,功能有代阅章奏、票答、赞襄机务等数项。内阁意见在国家事务的决策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内阁成员之选择提拔,需谨慎而为。”

至此,楚阳大概也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项制度的改革,岂是那么容易的?

按着李相所写的这些条例及规章,内阁中的大臣,至少要有数十人,而其中能起到了一定决定作用的,也要在七人以上。

如此,才能真正地起到帮皇上分担政务,同时,又不会真地夺权的效果。

楚阳只是觉得内阁的成立,可以大大地减少皇帝的工作,却没有想过,若是有朝一日,这内阁的权势,一旦超越了皇帝,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所以,现在李相的这些策论,可以说是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既有人帮着他来分担这一切,可是同时,又不会威胁到皇权。

果然是相当周到。

李相醒过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

“什么时辰了?”

“相爷,您醒了。已经酉时了,皇上刚刚才走,皇上交待了,说是您醒了之后,让您在这里歇息片刻再回府,免得刚睡醒,再受了风,着了凉。”

李相闻言,倒是微不可查地笑了一下。

“烦请公公代为谢过皇上了。”

“您客气。皇上还命人备了燕窝,马上就来,您还是用了燕窝之后,再走吧。”

李相点点头,“多谢皇上了。”

其实,小德子也觉得皇上对这位李相太过于倚重了。

若是换了别人上位,只怕第一时间就是要对付之前的这些老臣。

可是皇上不仅没有,还对相爷大为倚重。

这是认同相爷的能力,还是觉得相爷的人品高绝,所以,才会格外放心呢?

小德子或许是永远也想不通的。

当然,这于他而言,也并不重要。

内阁制度的正式推出,可以说是在朝堂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内阁为正一品衙门,位在六部之上。大学士‘位尊望重’,其职务首先是议政事,宣布纶音。

阁臣常在皇帝的左右,充当顾问。他们不但对答政事中的疑难问题,而且为皇帝办理公文,草拟谕旨。内阁所承办的公文有制、诏、诰、敕、题、奏、表、笺。内阁为丝纶重地,每日钦奉上谕,凡应发钞者,皆下于内阁。此外,内阁还负责记载纶音。

皇上将东侧的几处建筑专门拨为内阁使用。

其中,重臣基本上都居于文渊阁公干。

而内阁首辅,则是钦定了李相,次辅梁国公。除此之外,再添了两位内阁大臣。

除却这四位大臣之外,还有大学士、学士等一些文官入驻,专司负责一些文书之类的工作。

如此一来,内阁的成立,极大的程度上,将政务简化了。

同时,皇上宣布,自此之后,废早朝制度。

并且,皇上明确了各官员的公干时间。

早朝制度被废,直接改为了五天一次的朝会。

同时,每月还会有两次大朝会。

大朝会上,准许参与议政的大臣范围,得到了扩大。

如此,也算是皇上广开言路的另一条途径。

若是以为自此,楚阳对于政务的改革,就此打住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而直接让楚阳下定决心要整治吏治的根本原因,还得从一个月前提及。

也就是楚阳和霍瑶光二人商议好,微服出宫的那天。

帝后出宫,哪怕是微服,这身边的侍卫又怎么能少了?

可是偏偏,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人冲撞了皇后,这怎能不让楚阳觉得堵心?

------题外话------

今天是假期的最后一天了。来一波月票红包吧,只为图个热闹!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