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千载谁堪伯仲间 (十三)

大汉光武 酒徒 2847 字 10个月前

落款处没有署名,但血书的字迹的工整程度和对双方的了解程度上看,修书之人在“贼军”当中地位绝对不会太低。

“这,这……,大司空,既然他们肯里应外合,大司空何必吝啬那一百个活命的名额?”强压心中震撼,严尤抬起头,向王邑拱手请教。

“太师再来看看这个!”王邑得意地笑了笑,信手又丢过第二份绢帛。

严尤上前半步,迅速接过。对着阳光展开后定睛细看,只见上面用毛笔写着数行小字。却是有人从襄阳那边送来消息,说刘縯与岑鹏的较量,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接到刘秀的求援信后,左拼右凑,只派出了八千人马。而刘玄这边,除了朱鲔力主援救昆阳之外,其他人都主张放弃襄阳,退往荆山,暂避官军锋樱。所以,大司空尽管放心,襄阳方面不会派出一兵一卒!

“莫非,莫非……”饶是身经百战,严尤声音,也因为激动而微微战栗,“莫非大司空早就在刘玄身边安插了死士,可以……”

“何必用死士,杀人放火受招安,是贼人的一贯路数!”王邑点点头,笑着打断,“而朝廷大军压境,反贼早晚会被犁庭扫穴,他们当中,岂能不出现一些聪明人?”

“既然刘秀四处哀求了将近一个月,只搬到了八千救兵。城里那一百名额,就不急着给。免得他发现昆阳城已经陷落,带着马武、贾复等贼,一走了之!”王寻也得意地笑了笑,大声在旁边帮腔。

“原来大司空在等刘秀自投罗网!”严尤猛地松了一口气,忽然间,心中涌起了几分哀伤。

再骁勇善战又怎么样,再文武双全又能如何?手头没有兵马,身后没有援军,等着刘秀刘文叔的,依旧是死路一条。

“太师所言甚是!”王邑的话从帅岸后传来,伴着一阵低沉的雷声。“刘秀下次露面之日,就是他授首之时。这回,本帅要尽起四十万大军,给他来个苍鹰搏兔!”

“轰隆!”又一记闷雷,从半空中滚滚而过。

闪电透过窗子,照亮一张张得意的面孔。

第四十六章千载谁堪伯仲间(十三)

“大司空切莫轻敌!”严尤楞了楞,本能地大声劝谏。

先前如果不是王邑轻敌,刘秀凭着区区百十号人,即便有沙暴帮忙,也绝对闯不出官军的连营!而现在,明明已经吃了一个大亏,王邑居然还以为自己可以将刘寅、刘秀兄弟一战成擒,真不知道他的自信从何而来?

“轻敌,本帅难道说错了么?”“王邑又撇了撇嘴,对严尤的劝谏不屑一顾,“刘寅麾下充其量只有十万兵马,没拿下宛城之前,哪来的力量支援刘秀?至于刘玄和王匡,现在还没望风而逃,已经堪称奇迹。怎么可能有胆子派出一兵一卒?”

“若不是…”严尤大急,反驳的声音迅速转高。然而,当看到王邑身后悄然多出来的数十名亲近侍卫,剩下的话,他果断又吞回了肚子内。

以对方的当下的心态,他越劝,恐怕越适得其反。弄不好,还会引发一场火并。所以,还不如闭上嘴巴,少讨人嫌弃。反正,军营里还有不少武将是自己以前一手带出来的,自己暗地里叮嘱他们多加小心,也许比现在跟王邑据理力争效果更好。

正沉吟间,又听王寻笑着说道:“太师,您尽管放心休息。等斩杀了刘縯、刘秀兄弟,功劳绝对少不了你那份。”

“是啊,太师,您老最近太累。多休息几天也无妨。如果你所料真的没错,等刘縯前来相救昆阳之日,就是两军决战之时!”

“围城打援!未必不是上策!”

“以昆阳为饵,钓刘縯和王匡,我军定然能一战而竟全功!”

……

王寻身侧,一大堆王氏子弟挥舞着胳膊,大声叫嚣。仿佛他们个个都是孙子、吴起转世一般,算无遗策。

严尤见此,更是没心思多浪费唇舌。向王邑拱了下手,带领着陈茂等人转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