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裁撤

明骑 隔壁小王 2328 字 10个月前

朝鲜王,土皇帝。

良久,毛大人才压下心中无名火,低喝道:“散了吧!”

喝退了一干不下,毛文龙又赶忙挤出一丝苦笑,温和道:“小李大人,请随本官至静室说话。”

那小李大人只装聋作哑,拱了拱手,随他进了官厅一侧的密室。

呼啦,外头卫兵里三层,外三层,一个个杀气腾腾,将密室戒备的森严了起来。

房内,分宾主落座,毛文龙扭了扭身体,又温和道:“敢问小李大人,王爷,可还有什么训示?”

年青的小李大人面色一整,低声道:“殿下口谕!”

“啊?”

方才还威风八面的毛文龙,吓了一跳,一个激灵跳了起来。

江南来使,神色肃穆,缓缓道:“殿下说,毛文龙,你威名远播呀,历数海内英雄,威名之盛,当属毛公。

“毛公,你拥数十万众,坐千里之地,很快活呀!”

扑通,毛大人吓的跪下了,汗出如浆,两股战栗,热汗都脑门上冒了出来,也便是王爷一句话,险些将毛文龙这样的狠人,吓的当场晕厥了。

“下官,下官不敢!”

“王爷说,毛文龙,你好自为之。”

“下官,谨遵王命!”

这一通惊吓,可是把毛大人吓的不轻,翌日赶忙着手裁撤军队,冗员,先把他麾下大大小小,乱七八糟的衙门都裁掉了一大半。

开城九年,三月末。大明新政,大量裁撤地方武装,大量裁撤朝鲜,东瀛,印加等殖民地仆从军,加紧建设五十万帝国常备军。随着一条条军令,政令,法令的颁布,盛世大明从中兴后的短暂混乱,走向正轨。

军方不得干预朝政,参政,就比较容易发生变乱,这亦是困扰中原王朝几千年的顽疾。

想搞军事政变是军人的本性,只要条件成熟,就可能政变,纵观历代中原王朝的历史,几乎就是军事政变的历史。

或军阀割据,或逼宫作乱,平白消耗了自己的国防力量,酿成外族入侵的大祸,史书上屡见不鲜。确切的说,中原王朝历史上没有纯粹的军人,只有权贵。为何如此,不过是家天下的延伸。皇帝富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连天下都是皇帝的,将领,权贵不过是

皇帝的附庸,又如何能做到不干政。

时至今日,大明的君权已然大大的弱化了,皇帝被架空了。于是,规定军人不得干政的时机,便成熟了,军人只负责打仗,保卫边疆,平定叛乱。同样,文官也不得干预军务,从法令制度上杜绝了天启,崇祯年间文官领军,甚至

太监打仗的荒唐事。

深夜,高丽行省,旧王城。高丽王城如今改造成了提督府,是朝鲜提督毛文龙的治所。提督整个官职可大可小,灵活变通,毛文龙身为朝鲜提督,总管军务,治下掌管着十万兵马,可说是一方大员

,朝鲜地方的土皇帝了。

威严高大的治所之内,寒意甚重,数百位将领聚集在官厅之内,窃窃私语。

“咱听人说,朝廷要裁军。”

“是呀,咱兄弟的好日子,哎,到头了。”

“有准信儿了么,咱们也在裁撤之列?”

将领们正议论纷纷,门外卫兵骤然高唱道:“提督大人到!”呼啦,厅内数百将领齐刷刷的起身,从外头行来一位封疆大吏。三四十岁年纪,鬓角已经发白,没穿军服,穿一身华贵的常服,瞧着与那些一掷千金的大豪商,无甚两样

。此人,自然便是朝鲜提督毛文龙。

毛文龙站定楼梯口上,环视一圈,便冷哼道:“何事喧哗。”

下首,数百个将领大气也不敢出一口,纷纷将头低下了,头看着提督大人向前走了两步,一副气定神闲的架势。

毛文龙在上首坐了,方一抬头,又冷哼道:“坐。”

“坐!”亲兵忙高喝一声,底下数百人纷纷落座,都在偷偷瞧着提督大人的脸色,虽说是神色如常,却总是透着那么几分阴霾。众人心中咯噔一下,心知裁军一事,必然不是空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