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洪峰

明骑 隔壁小王 2336 字 10个月前

建州人也不是辽东土著,建州八旗的老家是在东北松花江,在辽东地面上也是外来户。建州人迁移至辽沈有多少年了,近十年了,例如多尔衮岳托这样的小辈,一辈子也没回过建州老寨,哪还记得建州长什么样。济尔哈朗么则是老眼昏花,人上了岁数便糊涂了,老的老小的小,建州八旗早已经青黄不接了,人才凋零。

这实在是冤枉了济尔哈朗,济尔哈朗还不至于老眼昏花,而是被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害了。这位建州土生土长的老贝勒,迷迷糊糊记起来,辽东闹水灾不都是春暖花开,山中积雪融化之后么,这还早的很呢,沿途经过灶突山,山中积雪尚且还未融化,今年闹水怎么也得五月间,还早着呐。

倘若被马城得知了他的想法,便要大笑三声,经验主义害死人呀。

济尔哈朗大字不识一个,连汉话都是七窍只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哪里懂得春汛爆发会不会提前,他也只能凭经验判断,他对辽东水文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建州渔民。如今这位老贝勒也满脑子雄心壮志,要将开原明军主力围死在猫儿山。

下午最闷热时,苏子河第二次春汛爆发了,洪峰来的更快更猛。奔腾的河水带着碎冰自上游席卷而至,十分壮观,让前线明军纷纷站起身往远处张望,呆看着暴涨的河水再次淹没堤坝,漫过河堤,又将前次洪水淹没的地方变成一片汪洋,声势可比前次大的多了。大水漫过两道壕沟,呼啦一下撞到胸墙上,溅起冲天的水花。

前线明军吓的慌忙丢弃阵地,往高处逃,好在明军阵地本来就是建在地势高处,逃的及时,前线十营兵连滚带爬逃回了大营,转瞬间,汹涌的大水便将两道胸墙淹没了,还越涨越高,一些明军逃的稍慢一些,便被冰凉的泥水浇了个透心凉,体会了一遭冰火九重天。

河水淹了明军前沿阵地,又朝着八旗兵所处的河套淹过去。

大水往河套低洼处涌的速度更快,在两军阵前游荡的八旗兵,吓的魂飞魄散拼命打马逃窜,人力怎能逃的过自然之力,转瞬间,落在后面的便被汹涌的山洪卷了进去,人和战马在白茫茫一片汪洋中上下起伏。

猫儿山的明军目瞪口呆,看着山下河套处两万八旗兵炸了营,仍下大营,辎重纷纷打马疯狂逃窜,一队队八旗兵如箭一般从大营中射了出去,逃的飞快,马快的头也不回的逃进山里,机灵的拼命打马往高处跑。

一个时辰后,汹涌的河水奔腾而去,战场便成一片泽国。

明军站在猫儿山上举目远望,窃窃私语声中竟忘了欢呼,只有敬畏,这河神先是打了个喷嚏,如今发起怒来人力如何抵挡,太恐怖了。不少士卒跪下来虔诚的对天祈祷,拜河神,拜山神,拜土地爷爷,还有大批跪下来朝帅营方向磕头的,议论纷纷。

“大帅莫不是有通天彻地之能,请来了河神助战?”

“大帅必是神仙中人,平日里结交的都是神仙,请来河神有什么稀奇。”

“大帅那是武曲星君下凡!”

“大帅这是识破了天机,若非如此,咱们为何要在山上扎营?”

帅营中,马城可算理解了汉高祖刘邦为何要斩白蛇起兵,他个人被神话已成必然,喜忧参半,喜的是势已成,无人能制。忧的是个人一旦被神话,通常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被人顶礼膜拜却又飘飘欲仙,真当自己不似凡人了,免不了做出些昏庸的事情,古往今来这类事情数不胜数。

卢象升看着山下一片汪洋,赞道:“所谓天机,无非是自然之学。”

马城笑道:“要说先一步识破天机的,也是宋应星。”

这也是玩笑话,三军将士,开原百姓自然是不信的,只会这耀眼的光环硬按到他这个大帅头上。

卢象升苦思冥想,仍疑惑道:“卢某愚钝,但不知那位宋某人,又是如何洞彻天机的?”

马城心中颇觉好笑,故做神秘道:“建斗兄往天上看,一看便知。”

恰巧一队夜飞的大雁在远处飞过,径直往北去,一片汪洋中尚有几只水鸟,栖身孤岛一般的沙洲,正在梳理打湿的羽毛。

卢象升恍然道:“大雁夜飞,乳燕投林,必是天气转暖之兆,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细微处可见真章!”

马城赞道:“建斗兄大才,这军事之道便是细微观察之道,如今却被建斗兄一语道破了。”

卢象升汗颜,拱手道:“不敢当,惭愧,细微观察之道么,果真如此,卢某再不敢说是读过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