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形势下,王双龙只能命令最先与这股敌军接触的第三连迅速做出战术支撑,绝不能让对面的敌军轻易挤压过来。
他心里非常清楚,从梨花浦方向很快就会有原来的追兵接踵而至——这应当是日本人提前布好的一个局,尽管他搞不懂截击他的这支日军是怎么冒出来的。
果然,还没等第三连将局面彻底稳定,身后的日军就扑上来了。使用了小半夜的且战且退的战术,到此不得不戛然而止,现在整个第一营要面对的,是日本人的两面夹攻!
王双龙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尽量冷静地回忆傍晚之后的作战过程,试图从中捋清日军是如何布下这个局的——应该说,第一营以及骑兵连边打边撤、准备将日军拖入晋军独12旅防区的战术企图,日本人是不可能洞察得到的;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日军从一开始就在这里布下伏兵的推断。
那么,就只能是随着战斗进程的深入、八路军一路抵抗着向南退却的表现,使得日本人临时做出了派兵楔入八路军退路的决策。至于伏兵的来源,不排除是从同蒲铁路沿线城镇紧急投送过来的。毕竟,他们拥有先进的战场电讯装备以及强大的机动运兵能力。
捋清了这一关节,八路军营长的情绪稍显轻松了一些,刚才他最担心的是自己已经中了诡计、带着队伍进入了日军早已摆好的优势兵力的埋伏圈里;现在想来,日本人绝无可能提前料到徐旅支队的一个主力营附加一个骑兵连会脱离关门山西坪村根据地、朝着友军晋军的防区大踏步转进。
“只要不是口袋阵就好!”王双龙自言自语地嘀咕了一句。这个时候,担任断后的第一连,也已经开始奋力阻击追杀过来的日军;成片的机关枪射击声忽然提醒了一营长:必须马上调一挺机关枪给第三连——由于在今晚且战且退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退路会出现敌军,王双龙此前已经下令将全营的三挺捷克式轻机关枪全部交给一连断后使用。
现在的对策是,首先要让一连和三连从两个方向顶住敌人的压迫,同时再观察究竟哪个方向的日军更容易突破。他喊来了二连长:“立即派一个尖兵班,朝青龙河方向搜索前进,查明那一带是否安全!”
此时交火线只在南北两个方向,青龙河则位于东面,如果证实那一带没有敌人,队伍可立即向河岸靠拢。
当然,还有夏连山的骑兵连值得期盼——他们此刻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但愿这里突然出现的激烈枪炮声,能引导他们杀一个回马枪来!
被一营长期盼着的骑兵连,眼下正在按照晋军独12旅的统一军令,全数进入了预设的右翼阵地:骑兵们涉过青龙河,在河东岸埋伏下来,等待着王双龙率领的第一营的到来。同时,几名骑兵也已经朝着刚才来时的方向返回,去向王双龙通报友军作出的布阵,并准备引领他们直接进入右翼阵地。
骑兵连长夏连山则怀着兴奋喜悦的心情,开始布置阵地。家乡部队毅然作出的迎战计划,令他自豪欣慰不已,这或许是让人们改变对晋军独12旅贪生怕死、逃跑成性印象的最好时机。整整一个团的步兵,外加一个迫击炮连,足以对即将追杀过来的狂妄日军构成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