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苏韬的世界只有中医,但现在不一样,他已经开始一步步渗透到华夏西医的圈子中,而岳遵就是自己的领路人。
尽管中医现在复苏的势头大好,但西医依然是世界和华夏医学的主流,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想要巩固中医的地位,不仅要增强中医的实力,提升中医的影响力,还得让西医认可中医存在的价值。
从医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舍弃西医还是中医,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想要让医学更进一步,那就得中医和西医兼容并包,共同进步,弥补、完善彼此的不足之处。
四人很有默契,毕竟第一次见面,要注意点到即止,很多事情不能够说得太深入,不然影响彼此的印象。
酒楼的环境不错,饭菜可口,竟然是地道的淮南菜,尤其是松花桂鱼味道香甜美味,曹旭赞不绝口。
至于周森是湘南人,平时是无辣不欢,这清淡偏甜的湘南菜,却是没法引起他的兴趣。
苏韬瞧出了周森的心思,跟服务员专门要了辣椒,周森用辣椒配着吃菜,稍微有了一些食欲,曹旭笑话周森,将好好的一顿淮南菜,当成了火锅,必须蘸辣椒来吃。
曹旭其实观察到了这个细节,暗叹苏韬心细。
苏韬和曹旭、周森经过这顿饭局,却也是熟络起来,虽然他年龄不大,但杂学知道的不少,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历史典故,都能引经据典地解释一番。
岳遵暗自感慨,苏韬处人与事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四人准备离开时,服务员将他们引到一间书房,上面铺着宣纸,服务员柔声解释道:“我们酒楼有一个规矩,但凡来吃过饭的客人,都要留下自己的墨宝。”
能在这么高端的地方吃饭,非富即贵,而且肯定有一定的内涵,将自己制作文人墨客。
老板揣摩到了这类人的心理,所以故意设计了一个给人装逼的环节,展示一下各自的书法才艺。
四人谦虚退让一番,岳遵作为组织者,首先挥毫,写了“医者仁心”四个字。
岳遵的书法也有一番功底,虽然称不上名家手笔,但工整方正,倒也有一番气势。
周森喜好书法,写的是赵体,留下“救死扶伤”四个字。他的笔锋很是锐利,一如刚直的性格。
曹旭端笔仔细想了想,用的是欧体,笔迹流畅,写下“妙手济世”,曹旭的字竟然是三人中最为出色的,达到了国手级别。
苏韬想了想,用颜体写下“大医精诚”。
晚餐时分,苏韬来到岳遵组局的酒楼,燕京作为首都,包罗万有,你想吃的东西,在皇城根下,总能找到地方。
天和医院和弘雅医院的两名副院长,都是国内医学界响当当的人物,所以宴请的地方规格自然不多说,还得要有独特的意境才行。
苏韬提前半小时来到酒楼。
外面看这是个普通大院,进入其中却发现是个精雕细琢,构思精巧的园林。假山流水,鸟语花香,一番古代江南水乡大户人家宅院风格。
苏韬报了岳遵的名字,穿着汉服的服务员在前面带路。
因为天气渐热,所以她身上的汉服是那种薄纱材质,从后面望着服务员的倩影,竟然有种飘逸出尘之感,宛若领着前往瑶池赴约的仙女。
苏韬走到预约好的独栋院落,等待了几分钟,岳遵迈着轻快的步伐赶到,笑着与苏韬道:“你怎么来得这么早?那两位估计还得有一段时间才能赶到,我们边聊边等吧。”
进了里面的正厅,却见一个古色古香的方桌,上面已经摆放好了冷盘。
苏韬和岳遵在正桌旁边的休息区品茶聊天,岳遵笑着介绍道:“今天两位客人,一个是天和医院的副院长曹旭,还有一个是弘雅医院的副院长周森。这两天正好卫生部召集地方医院的负责人开会,所以我才有机会约到他们,不然想同时见到他俩,难度可非常大。”
苏韬笑着说道:“麻烦师叔了。”
岳遵摆了摆手,淡淡笑道:“你跟我这么客气做什么?曹旭的性格比较柔和,周森的性格比较直接。性格柔和的人,心思比较多,性格直接的人,脑子里想什么没那么多弯弯道道。”
苏韬明白岳遵的言外之意,曹旭看上去比周森好相处,但想要交心的话,难度非常大。
外面传来一阵笑声,岳遵连忙站起身,与苏韬笑道:“他们到了。”
曹旭的个子比较高大,足有一米八,周森的个子似乎不足一米七,但眼睛明亮,气场十足。
曹旭跟岳遵握了握手,目光落在苏韬的身上,笑道:“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疫病天敌苏专家吧?”
苏韬连忙谦虚道:“曹院长,您喊我小苏就可以了。”
周森的目光比较锐利,在苏韬的身上上下打量一番,发现苏韬不骄不躁,语气虽说很谦逊,但腰板挺得很直,一看便知不是寻常的年轻人。
曹旭和周森两人都是阅历很深,不会犯以貌取人的错误,他们在赴约之前,就对苏韬进行过了解。
苏韬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家,离不开淮南水老的支持,如今更是得到萧副总理和赵委员的关注和看重,未来前途无量。
但这不代表他们打算投资三味集团的连锁布局,因为这其中藏着不小的风险,现在国内很多民营医疗机构因为不规范,过于商业化,导致口碑声誉很差,作为国内最顶级的两所医院,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形象和品牌,不能因为短视而付出代价,否则那将成为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