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六章 把工业带回香江,收购港铁、城巴

重启九七 云中怪客 2228 字 2024-04-21

如果提出“把工业带回香江”政策的人是其他人,那么梁伯滔和张天博只会当这个人是疯子,是在异想天开。

但这个人是一贯成功从无败绩的林诚,梁伯滔和张天博心中的激情都被点燃了。

如果他们辅佐林诚完成了香江改天换地的使命,那他们的功绩亦会被记载在香江的历史中。届时林诚会成为香江的伟人,而他们则会成为伟人身边的人。

倘若他们在此过程中,发挥出巨大力量的话,甚至不排除他们跟林诚一样,同样被封为伟人。

就像是太祖身边的第一任内阁首辅一样,太祖是一代伟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首辅,同样是一代伟人,当他去世,连联合国都为他降半旗默哀,这可是太祖都未能得到的巨大礼遇。

梁伯滔颤栗的道:“林总,您说吧,要我们怎么做?”

张天博亦道:“我们会听候林总您的差遣,将工业带回香江,彻底改变香江的未来命运。”

林诚朗声说道道:“传闻地下铁路公司要实施私有化的政策,老梁你尽全力帮我收购地下铁路公司的股份,我要成为香江地铁公司的大股东。

另外,香江有个叫城巴的巴士公司,我希望老梁帮我将其收购下来,至少我要成为城巴的大股东。

只要手握港铁和城巴两大交通利器,那么从港九到新界的交通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我会开辟从港九到新界的地铁站、巴士站,令得港九到新界畅通无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不得不说,张天博的这番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就像是北漂的哪些年轻人,其实他们的生计未必有多么艰难。

如果他们愿意留在家乡,他们完全有能力住进两层楼、三层楼的花园式洋房,甚至盖起乡村别墅也大有人在。

可是他们还是宁愿住进冬冷夏热的地下室,被本地人各种剥削,各种歧视,他们也不愿意离开京城这座大城市。

同理可究,就算是林诚在新界农村盖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但是如果没有发达便利的交通条件,港九的那些居民估计是宁愿住笼屋蜂巢,也不愿住新界那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不过条件再是困难,亦无法阻止已经完全化身为理想主义者的林诚改变香江的决心,作为依靠香江金融平台富裕起来的他,无法眼睁睁的看着曾经誉满全球的香江,变成人憎鬼厌的臭港。

林诚想了想,便斩钉截铁的道:“开发新市镇的战略我已经下定决心推进,你们无需发表意见去否定它,只需思考如何才能解决天博刚才提出的那几个问题。

首先是新界村民的就业问题,其实大家不用把这个问题想象得多么艰难,我们在盖起高楼大厦之余,完全可以仿效内地的做法,帮助新界村民盖农民房,然后把房子出租给那些贪图房租便宜移居过来的港九居民。

此外,我还要在新界创办一些轻工企业。

众所周知,在六七十年代,香江曾经是全球轻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当时大陆被国际社会封锁,而香江,则幸运的成为中西交流的唯一通道。

借助这个特殊的地缘优势,香江的转口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带动了城市的兴旺发达;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逐渐进入全球化时代,产业在全世界范围的分工,使香江也迎来了发展制造业的历史机遇期。

在这一大好形势下,香江社会从上到下都过上了好日子。

贸易和工厂的红火,使资本家赚取了大量的财富;而经济腾飞也催生出大量的白领岗位,使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得以进入中产;至于底层,在经济不断增长,到处都是用工需求的情况下,只要你肯干,收入就会不断提高——虽然体力活儿累人,但比起以前累死累活还不得温饱,已经完全可以让工人们知足了。

但是随着内地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香江的地缘优势逐渐丧失了,内地反而以低廉的人力物力成本,迅速的将香江资本家吸入内地,香江本土制造业逐渐走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