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神医之说

三国之大汉崛起 姜梵 2965 字 10个月前

一边张飞见医者眉头紧锁,不悦道:“你不是号称荆州第一名医吗?什么病都能治,我侄儿到底怎么样了,你倒是说句话啊。”

医者摇头晃脑,沉吟道:“小公子他脉象平和,并无病症,可如今又有这奇特的症状,老夫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呐……”

“这些话我都听了八百遍了,你就说你能不能治吧!”张飞怒目而视喝道。

“恕在下无能为力,还请刘皇叔另请高明吧!”医者摇了摇头,自去收捡医箱准备离开。

见老头儿郁闷无比,刘禅心中暗笑:“荆州第一名医又如何?你永远也治不好一个装病的人。”

张飞闻言大怒,一把抽出腰间佩剑,指着医者骂道:“你不是号称神医吗,怎么现在又治不好了,我看你分明是个庸医,你要是治不好我侄儿,我便杀了你。”

“三弟不得放肆!”刘备厉声呵斥道。

旋即刘备又向着医者拱手行礼,说道:“先生,阿斗他痛苦不堪,还请你多少开些方子,为他缓解病痛。”

医者摇头叹息道:“刘皇叔啊,非是我不开方子,而是这治病救人,总得对症下药吧?小老儿连小公子是什么病都不知道,如何开方?若出了差错,我如何担当得起?还请刘皇叔另请高明吧!”

刘备身子无力的坐在床边,兴致缺缺道:“先生已经是荆州最好的医者,您都治不好阿斗的病,这天下,又有谁能治得好呢?”

医者轻抚胡须,摇头晃脑道:“刘皇叔不要气馁,据我所知,这天下起码有两位神医,能够治好令公子的怪病。”

“哦?”刘备闻言大喜,连忙问道:“不知是哪两位神医,还请先生示下!”

“这第一个姓华名陀,字元化,此人周游天下,治病救人无数,最擅长疑难杂症,说不定小公子的病症,这华佗就会医治!”

“莫不是治好江东周泰的神医华佗?”

“可是当年医治元龙的那个神医?”

刘备与诸葛亮异口同声道。

诸葛亮和刘备皆异口同声提到了华佗,只不过诸葛亮说的是医治江东周泰,而刘备说的则是医治徐州陈元龙。

诸葛亮拱手道:“主公也知华佗?”

刘备点了点头,沉吟道:“当年我在徐州时,与元龙相交甚笃,元龙患有怪疾,徐州群医束手无策,后请华佗医治,怪疾顿消。只可惜元龙的怪疾没有根除,几年后元龙便……哎……”

刘备面带悲戚之色,却是想起了当年徐州往事,想起了英年早逝的陈登。

一旁关羽向诸葛亮问道:“军师也听过过神医华佗?”

“略有耳闻!”诸葛亮点了点头,解释道:“当年江东周泰为保护孙权,身中十二枪,伤势沉重,命在旦夕,便是这华佗给治好的。”

医者笑道:“没错,我说的便是曾经医治过陈登,周泰的神医华佗。”

床榻上的刘禅听了,欣喜不已,心道:“果然不是纯正的历史三国世界,这个时间段华佗还没有死!”

原本在历史上,华佗在208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前,就被曹操给杀了。而演义之中,华佗却活到了220年左右,还为关羽刮骨疗毒。

刘禅穿越后渐渐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单纯的历史时空,也不是单纯的演义时空,而是历史与演义相结合的三国。

比如说张飞相貌,就不是演义里说的豹头环眼络腮胡。比如赤壁之战,曹操的兵力只有二十五万左右,并不是演义中所说的八十三万人,这些与历史较为符合。

但也有东西跟演义相符,比如赵云的武艺,是演义之中描述的万人敌,比如糜夫人投井,也是演义里才有的故事。

如今得知华佗未死,刘禅便知道这华佗,应该是演义方面的人物形象。

刘备原本欣喜不已,但想到华佗行踪不定,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华佗神医虽然医术高明,但奈何行踪不定,难以寻找啊。”

医者沉吟道:“刘皇叔莫慌,我上个月听说华佗行医至汝南,刘皇叔可秘密派人去寻找,应当有所收获。”

刘备看了看床上痛苦不堪的刘禅,咬了咬牙说道:“子龙,你率领二十名心腹卫士,立刻前往汝南,寻找神医华佗。”

“诺!”赵云拱手领命,说道:“主公放心,末将这就动身,一定会将神医华佗带来,为少主治病的。”

“子龙,汝南乃是曹操治下,你此去可扮做商旅,明察暗访,不可泄露身份。”一边诸葛亮叮嘱道。

“军师放心!”赵云拱了拱手,当即下去收拾行装,准备动身。

赵云离开之后,刘备又向着医者拱手道:“先生,你刚才说有两位神医,一位是华佗,不知还有一位是谁,若是华佗找不到,我也当做两手准备。”

“还有一位,便是前长沙太守张机!”

“张机?”刘备与诸葛亮闻言,皆面面相觑,显然没听说过张机的名声。

医者笑道:“你们没听说过张机的名声,也是情有可原,桓灵时期,天下屡次爆发疫病,天下百姓死于疫病者,十之六七。张机一家两百余口,死于疫病也有大半,他因此潜心研究疫病,如今已经隐居,撰写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