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锤定音的李牧(第二更)

战国赵为王 熙檬父 2544 字 10个月前

当李牧在千军万马之中发现那面仍旧在烟尘中高高飘扬的齐军帅旗,并且察觉到齐军帅旗所在的方位正是整个战场之中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之后,李牧终于下定了决心。

“传令下去,全军列队,立刻发动突击!”

就在这个时候,乐乘的心情其实是非常好的。

只要能够击败齐军,那么整个战场的态势就完全不同了。

燕国到时候不但能够拥有了固守待援的底气,而且秦国和楚国的态度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由于齐赵都是敌国的原因,现在的乐间还不知道楚国实际上已经陷入了韩魏两国的战争之中。

总而言之,没有任何人会不喜欢胜利,乐间当然也不例外。

胜利的曙光就在面前,但反派却也总是在这个时候出现。

李牧来了。

三万赵国骑兵从侧翼加入了战场,犹如一股洪流瞬间席卷了燕军的右翼。

毫无防备的燕军在赵军骑兵的突击之下率先溃散。

右翼的混乱迅速的波及到了中军,就在乐间奋力收拢部队的时候,发现来了援军的齐军主将匡梁大喜过望,立刻命人擂响了全面反攻的鼓声。

在三万赵军骑兵的配合下,原本已经摇摇欲坠的齐军不但稳住了阵脚,而且还发动了一次强力无比的超级反攻。

没有能够一鼓作气的燕军士气在这个时候也彻底陷入了低谷,开始变得更加的混乱了起来。

当太阳即将落下之时,燕军在将近一个时辰激烈拼杀之后,于漫天晚霞的映衬之下全线溃散。

燕军主帅乐间被迫率领自己的残兵败将逃回临乐城。

当第二天中午齐赵联军浩浩荡荡的开到临乐城下的时候才发现这里也已经成为了一座无人驻守的城市。

乐间已经连夜收拢了所有的残兵败将,撤向了更北方的蓟都。

事情几乎和庞煖所预料的一模一样。

为了能够让自己渡过北易水,乐间不得不再一次的派出一支万人的部队进行断后。

或许是因为这一次断后部队的主将并不如上一次那般勇猛的原因,又或许是因为这一次的断后部队实力不够强,也可能是因为赵军已经完全打出了士气和血性,总而言之在一场十分短促的突击战之后,燕军的第二道防线就彻底的崩溃了。

由于战斗结束的时间远比乐乘所想的要快,所以当赵军的先锋追击到北易水南岸的时候,虽然大部分燕军主力已经渡过了北易水,但是仍旧有着三万燕军部队没有过河。

看着河水南岸黑压压如潮水般蜂拥而至的赵国大军,乐乘脸色无比的难看,最终咬牙做出了决定:“传令下去,烧毁所有船只,全军继续北上!”

当剩余的三万燕军将士们发现北岸的船只上开始冒出滚滚浓烟之后,不需要任何人的述说也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自己被抛弃了。

在转身看看身后已经将自己团团包围的赵军主力,统帅着这三万部队的几名燕军偏将甚至都没有经过碰头就极其默契的作出了同样的决定。

投降!

这个结果让已经杀了两阵,正准备迎来第三阵厮杀的李牧非常的不爽。

李牧骑在马上,神情十分倨傲的看着面前的燕军将领们,甚至对着面前的这些家伙重重的冷哼了几声,顺便冷嘲热讽了几句,期望他们能够鼓起勇气来和自己厮杀一番。

然而李牧这样做的结果却是让这些燕军将领们更加的战战兢兢,一个个就好像鸵鸟一样巴不得完全把脑袋缩进脖子里面。

李牧很失望,但是庞煖却非常的高兴。

仅仅付出了微小的代价就歼灭了五万燕军,俘虏了其中将近四万人,这不管怎么看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胜。

这正是庞煖最为希望所能够实现的胜利。

在结束了这一天的战斗之后,庞煖并没有立刻北上,而是选择先修整三天。

之所以要慢上三天,一方面是因为庞煖希望能够留给燕军足够的时间,好让乐乘铤而走险选择先和齐军决战,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燕军在撤退的时候烧毁了几乎所有的船只,赵军需要时间来重新造船以渡河。

燕军的撤退对于汾门城之中的民众来说无疑是一场再明显不过的抛弃和背叛,这让汾门城之中的民众几乎是瞬间就恨透了乐间,对燕国的好感也降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最低值。

因此赵军几乎没有碰到任何阻碍就完全接管了这座城市,顺利得好像是在接管一座满是赵国人的城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