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跟李密、窦建德等反王不同,这人根本就无心经营,甚至没有半点真正建立政权的意思,完全就是个强盗、杀人魔王,就知道四处抢劫杀人,不种地不守城不要根据地,反正就跟蝗虫一样,走到哪抢到哪,吃光一地就又往下一地去,杀人做军粮的魔王。
而那个崔义玄虽说是清河崔氏出身,但人也同样好杀。
他率兵围剿陈硕贞的义军,相当残忍,抓到就杀,曾经一次坑杀上千人,连妇孺孩童都不放过,在义军之中最被仇恨。
当初那个李逍被南北两唐军围剿,若不是崔义玄如此残杀,其实好多人都想过投降的,但这人杀俘坑降,谁敢降?
“崔义玄的名声确实不太好。”赵持满道。他对于崔义玄这种人也不太喜欢,有本事那到边关去守边卫国,去打北蛮东虏,对一群受灾后没饭吃而不得不造反的饥民,用的着这样斩尽杀绝吗?
也就是那种人才会那般的狠。
“我不喜欢房仁裕,也不喜欢崔义玄,所以我谁都不见。我们过扬州而不入,直接扬帆出海,沿海岸驶往登州吧。”李逍长叹一声,他的脑海里,闪过许多初到大唐时的景象。
那个时候,房仁裕和崔义玄的两支兵南南北合围扫荡,李逍他们那些叛军整天跟丧家之犬一样到处逃窜,每天都有人被俘。
落到房仁裕的手里还好些,而落到崔义玄的手里,基本上都被砍了,被这王八蛋拿去邀功去了。
“房刺史也不见吗?他已经派人驾船来迎了。”
“不见。”
“那说个什么理由呢?”
“就说我赶时间出海东渡百济上任。”
房玄龄的兄弟,又不是房玄龄。房家经过上次房遗爱谋反案,虽说最后得皇帝特赦,最终只诛了房遗爱一人,其它人都被赦免,甚至官复原职。可房家早已经不如当年了。
真要怪,其实只能怪当年房玄龄选的路不对。房玄龄当年选的是各处联姻,他自己娶的是五姓之中的范阳卢氏女,而兄弟房仁裕取的是太原王氏,而长子房遗直又娶京兆杜氏女,次子尚太宗公主高阳,第三子娶荆王元景女,四子则娶的是江南吴氏女。
两个女儿一个嫁韩王,一个嫁荥阳郑氏子。
房家其它支房的兄弟子侄,也是尽与世家名门勋戚联姻,搞的他房家的姻亲遍及朝野。
他本身又是宰相,执政几十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再这样搞联姻,已经是很犯忌讳的事情了。
毕竟他不过是宰相,又不是太宗皇帝。太宗皇帝可以跟满朝宰相大臣们联姻,但你一个臣子如此做,就有些过了。
这也正是太宗一死,李治上台后,长孙无忌立即对房家进行清洗的根本原因。
不管是从哪方面讲,李逍现在都不愿意搭理房仁裕,非但如此,他甚至心里还念记着那笔旧账呢,早晚有一天还是会算的。
江上行船的日子其实挺无聊的,虽说是能载六七百人的新式木兰舟,但远不如后世许多普通的柴油渔船。
船舱狭小,速度也不快,硬式风帆带来的行驶感受也不太好。江上风大点,都已经摇来晃去,李逍都不敢想象,这船到了海上那得摇成什么样子。
可那船长老王头却说这改进过的木兰船已经挺好的了,这让他非常无语。
不过在江上行船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尝到很多江鲜。
一边行船一边打鱼,这时的长江还真是无污染的,水面清澈无比,江里的鱼也多。一网下去,总能捞到不少鱼儿。甚至闲的无聊,还能跳到江里去洗澡游泳。
清蒸、红烧、水煮、大锅炖、油炸·······
闲的无聊的李逍倒是干脆充当起了厨子,他的手艺那是没的说的,船上那二百来人,现在每天除了被赵持满操练外,就剩下等着吃李逍做的鱼了。
今天捕到了不少鱼,很肥很鲜,李逍直接让几个少年把鱼剁成大块的鱼段,然后加点姜放大锅里煮,再扔点葱,扔点辣椒下去。
大铁锅的锅沿上,把一团团面饼子糊在上面。
等鱼炖香了,这面饼子也熟了。饼子浸着鲜美的鱼汤,就着大块的鱼肉,吃起来那叫一个爽快。
“郎君,再讲一段封神榜呗。”
一群家伙个个光着膀子坐在甲板上,天气炎热,舱底更热,还是在甲板上凉快,可惜甲板不大,只能轮流上来吃饭和凉快了。
一边吃饭一边听李逍讲封神榜,是这些天他们操练之余,最大的爱好了。特别是一边听故事一边吃饭,感觉最下饭了。
“昨天讲到哪了?”
“讲到那个酒池肉林了。”有人马上道。
李逍笑笑,一边瓣着块面饼,一边开始讲封神榜。讲这故事倒也不是完全闲的无聊,他出京时是答应过楼观道宗圣观和玉濑的,出京之后要继续把封神榜的稿子寄回长安,保证报纸连载。
“书接上回········”
李逍讲,然后一群人在下面听,还有人专门负责记录。记录下来的内容李逍会做下检查,稍做增减修改,然后就寄回长安去。现在他已经习惯当甩手掌柜,没空也没兴趣亲力亲为的写封神榜了。
讲完一回书后,那群家伙有些不舍的下到舱里去,该换另一拔人上来吃饭和听故事了。不过李逍每回书只说一回,第二回,一般都是由替他抄书的张葱或刘蒜两少年来讲,他们讲的没李逍好,但总比没的听强。
“三郎,前面不远就要到扬州了。”赵持满过来。
“这么快就到了?”
“这船快,老王头的技术也好,他把船开的飞快,连夜晚都在行船,巴不得马上就能出海试试这船的厉害呢。”
李逍望着前方那浩浩荡荡的江面,不由的感叹,“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富甲江南的扬州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