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襄阳城外,李逍没急着进城,而是先关心起自己的船来。
“船就在码头。”赵持满把一切安排的很好,带着李逍直奔码头。
码头,远远就看到有三条巨大的帆船,三条船上各悬旗帜,薛程李,每条船上都有一面写着一个大字的旗子。
“李字旗就是三郎你的船了。”
远远看去,这条船还是很大的,毕竟相当于宋朝的五千料船,换算下估计相当后世的近三百吨载重了。这条船比起后来英国移民美利坚的著名船只五月花号还要大些。
硬帆设计的木兰舟很有东方味道。
“其实襄阳这里大船不多,越往南走,大船越多。在洪州、扬州那边,有专门跑长江和运河的大船,甚至有能运万石的大船。”
“这么大足够了,太大了在海上航行也不太安全,海上毕竟风大。”李逍很满意这条船,虽然前后花了三千多贯,但确实很符合他的心意,载重近三百吨的五千料船呢。
可以载六七百人,哪怕装上物资后,也能装载二三百战斗人员的。
“船员都齐了吗?”
“齐了,船长和水手都招募齐了,船长是个老船长了,常年跑三韩半岛,不过他以前都是沿海岸跑,没有直航百济的经验。”
“没经验不要紧,我这里有几样秘密法宝,只要他有海上航行的丰富经验就行了,至于直航的办法,我可以教他。”
李逍这船可是经过改装的,船舱改成了水密隔舱,有更强的抗海浪和抗沉能力,另外船帆和船舵经过改装,可以当七面风航行。此外再加上李逍弄出来的罗盘指南针,不用担心迷失方向。
只要这名船长有足够的海上航行经验,加上李逍的这些法宝,直航百济完全不是事。
“三郎放心,那船长经验绝对丰富,若不是他听说你有几样直航三韩的法宝,他是绝不会接受我们的雇佣来当船长的。”
赵持满训练菜鸟的办法很简单,让他们跑,一直跑。
跑累了歇会继续,歇的时候越来越短,他骑着马在后面拿着鞭子赶,跑的慢就要挨打。
不得不说,那群少年们其实耐力很不错的,只是没有人鞭笞的话,他们就总无法激发出自己全部的潜力。在赵持满这个活阎王的鞭子下,他们一次次的压榨出自己更多的潜力。
其实常年干活做事的佃户子弟们底子还是可以的,虽然一个个的长的瘦弱了一些,可这些人也是在蓝溪乡众多子弟中精挑细选过的优秀强健者。平时砍樵打柴,挑水扛树什么的事情没少干,精瘦是精瘦,但力气不小,耐力尤其强。
第一天,这群少年跑了八十里,停下来的时候一个个全倒在地上喘气不止。行军速度倒不算快,半个时辰能跑十里,每跑半个时辰就停下来休息会。这种速度一般人都能达到,不过要掌握节奏。
第二天,赵持满就加快了速度,规定半个时辰跑二十里,几乎加快了一倍,这算是急行军速度。
到第三天,则日行百里以上,甚至还让他们天黑后还在跑,一昼夜跑了六个时辰,终于在三天内赶到了襄阳。
三天跑了四百里路,不得不说这些少年表现确实不错的。
而赵持满招募的那二百雇佣兵,虽然一路上骂骂咧咧,跑的全无队形,但每到停下来休息的时候,都还有精神在那里吹牛扯皮,可知这些人其实还有余力。
“三郎挑的人还不错,虽然他们这三天没有负重,行李都让骡马驮着,但能够一路坚持下来还是挺不错的。稍加训练打磨,这是群不错的兵。”
他以前带兵,徒步行军情况下,常行军为一个时辰二十里路,日行程八十里左右。而急行军每个时辰四十里路,强行军则日行百里以上,甚至能够昼夜连续行军六个时辰以上。
奔袭速度基本上就是急行军速度。
当然,府兵们行军比李逍的部曲们要辛苦的多,他们还要携带武器装备等,虽然说府兵们每伙都要备几头骡驴驮装备,可基本装备还是得自己负重的。
而且在平原地带行军,跟在丘陵沼泽地带行军,速度也肯定不一样。
府兵们的负重,多的时候能达到背负六七十斤的装备物资。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府兵,最关键的就是能跑。能跑比能打还重要,要是跑不赢,就别想打胜仗了。敌人突袭,得能跑的掉,敌人逃跑,得追的上。”
李逍对于赵持满的这个理论倒是很支持的,打仗嘛,肯定首先得能跑才是能打,能进能退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