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道有钱,如果能大量传播道经给那些信奉者,或者说给那些还对道家不是那么信任的人,对他们自然会大有帮助。
买卖上门,李逍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之前三千本李逍收了五百贯,一本折合一百六十七文钱,不过是十页内容,还包括了两页封面,这个价格李逍绝对是大赚,毕竟用的可是最便宜的竹纸,而现在工人又多是灾民,人工钱便宜啊。
“三天,三天就可全部印完交付。”
老陈满意的点头,“那我先等这本千本印好后再回长安,回头就把那七千本的钱送来。”
他心算了下,按之前那个价格,一本折一百多文,再印七千本,差不多是一千一百六十六贯多钱。
“就按老价格,剩下七千本一千二百贯如何?”
老陈主动的把那个零头凑成了整数,而不是要求李逍抹去零头。
对于这种豪爽的客户,李逍那是非常欢迎的。
先前赚了五百贯,再来一单一千二百贯的生意,三天时间能赚一千七百贯钱,这绝对是翻倍的利润,成本连七百贯都不会有,净赚一千贯以上。
三天时间赚一千贯,哪怕是有这几百号人,这赚钱的速度也是相当恐怖的。
“回头我可能会有更多的书让李秘书帮忙印刷。”老陈透露。
李逍开印刷坊的,岂怕有书印,再多也不怕啊。
“某在此敬候,有多少书都可以交给我们印刷坊,包你满意。”李逍满脸微笑。
“一定,一定。”
陈老道感觉这趟没白来,简直是赚到了,捡到了宝啊。
三天时间,一千七百贯钱,就能换来一万本道德经,简直是太划算了。这要是手抄,不说远不止这些钱,关键是得请多少抄经人,得抄到猴年马月去啊。
八张纸折叠后就是十六页,两面皆印就是三十二页面。每个页面就是一个印刷组,负责印的,负责晾干的等等,各行其事。
当两面墨迹都干了,自有专门的人负责把这些印好的纸页整理起来,送往后一道工序,李逍甚至还在各道工序都设了一个组长和一个质检员。
组长也是带班的熟练工,质检也是熟练工,一个负责带班,一个专门负责检验,若有不合格的都要抽掉,并且记录下来。每个班都有一个合格率,若合格率过低,则要罚,合格率高则奖,越低罚的越多,越高奖的越高。
除了合格率有奖罚外,还有产量。产量越高,则还有计件奖励,提成奖励也多。
“作坊里还有女人?”
“这些原本也是灾民,招过来做工也能挣口饭吃,其实印刷的事情也不烦重,女人做后面的整理装订很合适。”
一个女工把前面印刷段送来的印好书页一张张的叠在一起,每个女工面前一堆印好的书页,各负责一个页码,上面把第一张叠好,传下来,第二个女工便把第二页折好送上去。
如此一直传下去,第八个女工就把整本书的书页都叠好。
然后后面有人负责检查核对是否无误,无误后交给下一个工序的女工,那里有人负责用针线把这八页书连封皮一起缝起来。
这本书少,只有八页,若是页数多较厚,则还要在书页上打洞。
书页用的是淡黄色的竹纸,而封皮采用的是桑皮纸,要更厚一些,也更坚固。上面也是用雕版印的道德经三个大字,下首还有楼观道宗天观编校,大唐秘书省印刷局出版印刷两行小字。
刚装订好的书还散发着一股好闻的墨香味。
李逍递过一本给老陈,“陈道长,请查看一下!”
老陈有点做梦般的感觉,从那头走到这头,前后不到百丈之远,结果一本经书就在这群明显大多都识字的农夫、农妇、匠人手里完成了?
他颤抖着接过,这本书不大,也就比摊开的两个巴掌大些,才十页纸也并不厚,可拿在手里却觉得非常有份量。
入眼是封皮上的道德经三个黑色大字,下面不有他们楼观道的名字。再翻开,是熟悉的道德经内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字迹清晰,内容无误,甚至在句子之间,还加了一些符号。
“这是标点符号,为方便阅览,避免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