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5 绿洲熔炉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377 字 2024-04-21

神爵三年(前59年),汉朝在乌垒城设西域护卫府,郑吉为首任都护。

“使者校尉”直隶朝廷,代表汉庭处理西域事务,兼司屯田。而屯田校尉则上隶于敦煌郡,亦主管屯田。后为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的西域都护的全称。即:都护西域使者校尉。

《汉书·西域传》:“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渠梨田官相近,土地肥饶,于西域为中,故都护治焉。”

西汉时,都护治所乌垒城,与渠犁田官相近,“屯田都尉”属都护。前汉时都护辖西域三十六国,后增至五十国。都护开幕府(请注意!)。属官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两人。

都护职在:“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行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换句话说。前汉时,西域的行政划分,与州平级,设都护。到今汉,西域已降级成郡一级。设长史,隶属于凉州刺史部。

就刘备个人来说,一旦如愿成为西域都护。他便拥有开幕府的权利!

幕府和家臣,部分功能有所重叠。然而比起三百里临乡,五千里西域,更为广阔。足够刘备驰骋。

为全面布控整个西域。刘备也需分别屯田。

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绿洲脆弱的生态环境,亦不适宜过度开垦。将十万余众全部囤积在龟兹绿洲上。对绿洲的生态压力太过巨大。

于是刘备综合考虑,决定暂缓增筑城池。

而是传令各城守备,整修城郭,修缮宅院,迎接域外移民屯住。

西域地广人稀。一些小国,只有数千乃至数万人口。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实在是太过暴殄天物。按照刘备的设想。西域当有百万之众。方可为坚固外藩,为京畿三辅之屏障。

国学馆和质库的建立。以及各国持续不断的汉化,还有二十万域外新鲜血液的注入,足够搅动西域城邦的原有格局。

从政治体制上说。大汉郡国并行,列侯次减的体制。也非常有利于整合西域诸国。只需把西域五十国,当成诸侯国对待。西域人的身份认同难题,则可迎刃而解。

只需持续汉化。尤其是南北道的几个大国。一旦完成汉化,请求内附为诸侯国。余下小国必然水到渠成。

就目前趋势来看。龟兹国首当其冲。假以时日,便可为第一个西域诸侯国。然后是莎车、疏勒、车师……

刘备只能说。前后两汉,煌煌四百年,打下的基础实在是太好。若不是东汉国祚断绝,汉化戛然而止。西域可早两千年融入天朝怀抱。待西域尽成汉土,再想葱领以西。是不是有些得陇望蜀?

洛阳,殖货里。辅汉将军府。

黄门令左丰正望着堂前几株怒放的寒梅,神态自若的品着杯中香茗。

“少令。”

“主簿。”

作为君侯门下两位流香主簿,贾诩和李儒,今已天下知名。麒麟善识人,每有所出,必有所中。两位主簿,皆匡世之才。接人待物,自有风仪。且主公刘备又信任放权,一个远赴西域,一个近在洛阳,皆才智得舒,如鱼得水。

“多方打点,上下疏通,终不负君侯所托。”左丰开门见山。

“诩代主公深谢。”贾诩这便行礼。

“主簿又何须见外。我与君侯乃生死之交。区区小事,举手之劳,何须挂齿。”左丰笑着伸手扶起。

贾诩这便从身后取出一漆木匣,推到左丰身前:“此物名:贵霜七宝匣。乃主公在西域所得,其中七宝各值千金。七宝凑在一起,更是价值连城。主公千里迢迢,快马送来。嘱咐诩,定要面呈少令。”

“这……”左丰眼中尽是无限欢喜,这便面西遥拜:“奴婢,愧领了。”

贾诩亦同拜。

左丰将七宝匣收入袖中,忽又想到一事:“主簿可知刘御史之事?”

贾诩微微一愣:“诩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