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被团灭的使团

看到亚历山大透着询问的眼神,女人走上前,她先是向亚历山大鞠躬行礼,然后才用略显沙哑的声音念着刀鞘上铭刻的那些词句。

“漫漫长夜啊!你何时亮天?

尽管白昼愁绪还是有增无减。

夜空的星星为什么像用巨绳拴在山崖上,

眼睁睁地不肯移动一星半点。”

她的声调听上去很奇怪,或许是因为她的拉丁语有些生疏,所以咏颂出那些词句时腔调奇特,有着一丝颇为古怪的味道。

“这是著名的奥斯曼诗人乌姆鲁勒·盖斯的悬诗,”女人看着亚历山大低声说“这个人把这首诗里的词句铭刻在刀上,说明他很喜欢这首诗。”

“你说这诗词是那个人自己刻上去的,为什么不是他的先人?”

亚历山大略感好奇的问。

女人微微抬起先是望了眼面前的年轻贵族,然后低下头小心翼翼的回答:“因为据说征服者默罕默德二世不喜欢这位诗人的作品,他甚至说乌姆鲁勒·盖斯是个下流放荡的色情狂,所以他统治时候的奥斯曼人不可能把?的诗词刻在随身携带的武器上。”

“那么说巴耶塞特苏丹一定很喜欢这位诗人的作品,所以你才认为这些诗句是这柄刀现在的主人刻上去的?”亚历山大饶有兴趣的看着面前的女人。

“是的。”女人说了一句随即又抬起头,于是迎上了亚历山大透着探究的目光。

她稍微舔了下嘴唇,然后小心的弯下腰说到:“大人,我知道您一定奇怪我怎么会知道这些的,请您相信我只是个普通的女人,也只想找个能吃饭的地方,我会为您做事的,而且我现在就可以向您报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亚历山大并没有急着问女人她要说的是什么事,而是仔细打量着她。

他倒是并不认为这个女人会是奥斯曼人的奸细,毕竟如果真的是奥斯曼人早就掌握了他的行踪,只凭借这准确的情报来源,奥斯曼人也不会到了现在还没有彻底征服北波斯尼亚。

这个女人看上去举止还算得体,虽然身上的衣着破旧肮脏,但当她站在那里望过来时,亚历山大还是从她身上看到了一丝隐约的骄傲。

这应该是常年的优渥生活养成的习惯,不过她随即恭顺的低下头的样子又让他觉得她的畏惧似乎并非伪装。

“你不是贵族,”亚历山大略微想了想做出了肯定“因为你的这种恭顺的样子不是一个贵族应该有的,不过你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女人,否则不可能知道那些奥斯曼人的诗歌,我想你应该出身一个很殷实的家庭。”

诗歌这种东西,自古以来总是和优雅的生活与悠闲的时光牵扯起来,虽然也的确有些虽然生活清贫却依旧对艺术抱着非凡热忱的人,但是在这个时代如果一个家庭里连女人都对诗歌颇为熟悉,那至少说明这个家庭有着富裕的环境。

女人再次低下头,她落在袖子外的双手看上去有些脏,指甲黑乎乎的,脸上和头发上都满是灰尘,与亚历山大所说的出身殷实一点都不沾边,但是她默不作声的样子却又好像已经默认。

“好了现在告诉我你要向我报告什么事。”

亚历山大并不想继续探究女人的身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或是甜蜜或是不堪回首,至少现在看来这个女人的秘密应该属于后者。

听到亚历山大询问,女人再次抬起头,她向之前斥候队长交给亚历山大的那几封从奥斯曼使者身上找出的信看去。

亚历山大把信递给她,女人很小心的翻阅着,然后从其中拿出一封。

这封信之前已经被斥候拆开过了,只是对上面如同无数长短不一的蚯蚓联起来的文字却是一脸茫然。

“这份信是写给一位北方很显耀的贵族,”女人看着那封信小心的说“写信的人许诺一旦这位波斯尼亚贵族愿意为向苏丹投降,可以可以成为波斯尼亚的副总督,而且还可以得到帕夏的称号。”

“哦?”

亚历山大略感意外的拿过那份信,他当然不会只听这个女人的一面之词,只是想想那样一个使者团再想想这么一封信,这倒是让他觉得如果女人说的是真话,或许自己真的无意中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告诉我那个贵族的名字,还有写信的人是谁?”

亚历山大的话让女人似乎犹豫了下,不过她最终还是开口说:“那位贵族,是北波斯尼亚的鲁瓦什,写信的人没有署名,但是能够直接做出这种许诺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大维齐尔,另一个是苏丹本人。”

距西耶城不太远的一处谷地里的山坳,因为地势的原因,附近矗立起的山梁挡住了凛冽的寒风,虽然同样也是被积雪覆盖得如同涂上了闪亮的一层银装,中午的太阳投射下来时,除了刺眼的明亮,还有一丝难得的暖意。

斥候队沿着山梁一侧向前走着,从高处已经可以看到山坳里的营地,时不时的还能看到有几个骑兵模样的小点快速的离开营地向远处跑去。

蒙蒂纳军队在进入波斯尼亚之后十分小心谨慎,卡尔大公很大方,在离开之前不但提供了不少补给,而且还提供了一些能够获得帮助的地方,其中就包括如果遇到奥斯曼的大股军队需要回避时,该向哪个方式撤退的路线。

当时卡尔还对亚历山大说,他会在那些地方派人接应,或许是觉得亚历山大可能不太信任他,卡尔对自己如此热心的解释是虽然他不可能公开反对奥斯曼人,但是如果能给奥斯曼人找点麻烦,或是能延缓他们进入卡尼奥拉的时间,总是一件好事。

这个解释未必能说动亚历山大,不过迄今为止看来大公的话都还是兑现了的,正因为这样蒙蒂纳军队在进入波斯尼亚几天之后,依旧能迅速的寻找到足够的帮助。

亚历山大并不急于和当地的贵族们接触,他知道北波斯尼亚的确有很多贵族始终是反对奥斯曼人的,而一些逃亡到北方的南方贵族更是希望能把奥斯曼人从被侵占的土地上赶出去。

这看上去似乎是很明显的事,一大批贵族为夺回沦陷的土地而联合起来抵御异教徒的入侵。

但事实上到了这里之后亚历山大就发现事情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可以说这里的形势要远比他在卡尼奥拉听说过的复杂的得多。

除了已经征服了南方的奥斯曼人,和卡尔大公一样窥伺这片北方土地的人很多,其中既有当地的一些大贵族,也有其他国家的君主。

这原本也是很正常的事,当一个国家面临危机时,除了最大的敌人,往往一些平时就觊觎窥伺的邻居也会趁机咬上一口,现在的北波斯尼亚就是这个样子,很多的眼睛都在盯着这片土地,希望能从中分得一份好处。

这也是为什么亚历山大的军队进入波斯尼亚后会遭到冷遇的原因。

在之前经过的那些地方,当地贵族们都是充满了戒备和敌意的态度,似乎只要这支军队有停下来不走的迹象,就立刻联合起来把他们赶出自己地盘的架势。

亚历山大并不惧怕这些贵族,在经过几天的观察后他已经大致上了解了这个时期波斯尼亚人军队的一些特点,根据他的观察和听一些当地曾经与奥斯曼人交战老兵们的讲述,亚历山大心里隐约有个印象,那就是“这些人败给奥斯曼人并不冤枉”。

巴尔干人的彪悍勇敢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那些老兵的描述里,亚历山大却发现奥斯曼人显然有着要比波斯尼亚人更健全也更先进的战略与战术。

至于武器装备,亚历山大不能不承认如今的奥斯曼军队可以说是引领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先驱。

不论是战略战术还是技术装备,奥斯曼人都堪称是这个时代真正的霸主。

面对这样的军队,亚历山大甚至有点佩服波斯尼亚人了,毕竟能把奥斯曼人暂时阻止与纳乌萨瓦河南岸,就凭这一点波斯尼亚人已经足以自豪。

虽然最终还是不得不和奥斯曼人签署到了依附条约,但是很显然北波斯尼亚贵族们和奥斯曼人一样,只是把这个条约看成暂时休战的手段罢了。

只是亚历山大知道,北波斯尼亚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却是令这片土地最终渐渐沦陷的原因,那就是这里缺少一个共同的君主。

波斯尼亚王国的直系王室成员并没有在之前默罕默德二世的征服中幸免于难,伴随着大批贵族逃亡北方,关于该由谁来继承这个国家的王位成了一个真正的难题。

有资格触摸王冠的贵族不在少数,按照与王室的亲疏远近,很多贵族都曾经先后宣布自己拥有继承权,这甚至险些酿成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内战。

这样的结果让很多贵族不禁开始害怕起来,一些颇有影响的大贵族们在担心之余最终决定召开会议,而他们讨论的结果就是暂时建立起一个复国联盟而对该由谁继承王位予以搁置。

这样的选择虽然暂时平息了内部的纠纷,但是不论是奥斯曼人还是在其他那些觊觎这片土地的国家看来,这样的联盟实在是漏洞百出经不住打击,同时这也给了他们足够多的机会。

于是北波斯尼亚到处一时间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使者密探来来往往,似乎每个稍有实力的贵族背后都会有一个甚至几个势力的身影。

亚历山大要找的,是一个叫伊沃·德拉纳的贵族。

按照卡尔大公的说法,这个伊沃·德拉纳是他的一个远房表亲,在北波斯尼亚算是颇有名望的一个贵族,最主要的是这个伊沃·德拉纳的领地上有着很丰富的矿场,这让他这个人富得流油。

有着颇为令人羡慕的财富,这个当地贵族虽然因为爵位不高没有在那个贵族联盟里获得什么显眼地位,但是却也成了中小贵族们的领头人。

卡尔希望亚历山大能和这个人合作,同时也希望能通过他向北波斯尼亚的贵族联盟施加影响。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来卡尼奥拉,不过我知道你的目的肯定不简单,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相互帮助呢,”这是亚历山大离开卡尼奥拉之前卡尔对他说的话“你获得你想得到的,而我得到我梦寐以求的。”

卡尔想得到什么,亚历山大其实不需要多猜也能想到,进入北波斯尼亚没有多久他就知道了为什么自古以来会有那么多人试图征服巴尔干,除了这里重要的地理位置增加了这块土地的重要之外,这里丰富的资源也让无数窥伺者为之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