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肥收货,除了从一些铲地皮的人手里来,还有燕京当时零散的地摊上,还会去冀省的几个县。不要小看这几个县,这几个县靠着燕京近,清末民初,走出去大量去燕京古玩店学徒的,古玩之风蔚然成形。
当年每有逢集的日子,这几个县都会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从燕京、津城去抓货的古玩店老板不少,还有些老玩家也会不辞路远劳苦跑过去上货。
有一次,肥肥捡漏了一件宋代哥窑的黄釉香炉,鼎式,釉色和金丝铁线相映成趣,端的漂亮极了。在燕京卖了个大价钱,这件事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当时徐北武也注意到了他,有一天,就来到了火云轩。
肥肥不认识他,徐北武进了店里,先是自己转了会儿,看了看,东西还都不赖,看来这个小伙儿有两下子。
最后,徐北武停在角落里一件白色的罐子前。
这个罐子不算是大罐,但口却是广口;有点像个压矮了的梅瓶,配上一个元代大罐的口部。
这个罐子是白釉的,不带彩,上面有印花的纹饰,是大朵的牡丹,枝条穿插其间。
“老板,这个小罐子出么?”徐北武问道。
“摆出来可不就是出么?”肥肥心下一喜。要说这件白釉罐子,正是他买哥窑黄釉鼎式炉的时候,讲价儿差两百没啃动,人家搭来的。
“这小罐摆书桌上,有几分文气。”徐北武笑道。
“先生有眼力,那您干脆带走得了。货卖与识家,我按本儿给您。”肥肥笑道。
“本儿多少钱哪?”
“不瞒您说,我这是九百收来的,您要是照顾我,就给个整儿,一千。要是手头儿短,给九百也成。”
做买卖,得会说话,肥肥话说得好听,加上一脸笑容,瞬间就能拉近人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