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黄月英竖起一根手指挡在嘴前。“保密,此千金不易之秘也。”她又看看虞翻。“虞长史,跟你说一件事。”
“你说。”虞翻正色道,还下意识地拱了拱手。
“安排信得过的船厂试制此船,成功之前,不得声张。成功之后,也要尽可能保密。”
“好。”
“唉呀,我好累。”黄月英放下纸笔,拍拍额头。“我得睡一会儿。你们还有事吗,没事就走吧,别影响我这朽木昼寢。”
虞翻哭笑不得。蔡瑁含笑不语。冯宛轻推了黄月英一下,给步练师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们照顾好黄月英。她走到虞翻面前,伸手将他们邀到一旁。“大匠这两天的确有些累,有什么事,你们先和我说吧,”
虞翻瞅了一眼躲在榻上,冲着他挤眼睛做鬼脸的黄月英,很是无奈,只得对冯宛说道:“木学堂研制的稻谷脱粒机很好用,袁都尉非常感激,但他说这些机器脱稻粒还可以,脱麦粒可能会有些问题,希望木学堂能够利用今冬明春改进一下。另外,水车也很好用,效率极高,两人踩水当得十人担水,就是轮轴不够坚固,希望能改用铁件……”
虞翻一口气说了十来件事,冯宛一一听了,不时在纸上记一下。蔡瑁在一旁看了半响,忍不住说道:“虞长史,你以为这木学堂是为屯田都尉开的?我这儿还有活儿,你不能把木学堂的时间全占了。”
虞翻眼睛一瞪。“民以食为天,什么事能比屯田更重要?”
“当然是运粮。”蔡瑁笑嘻嘻的说道:“吴郡米不足,交州有米啊,关键就看你怎么运来。冯大匠,我现在有个急活,海船载货多,但是太高大,往下运比较困难,一不小心就掉水里了。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机器,能安全方便的将海船上的米卸下来,别那么费力。”
“木学堂已经在试制了两件,正在最后调试。”冯宛头也不抬地说道:“最多两天就能安装。你们把奖金准备好,最近交州来了那么多好东西,木学堂的匠师们都想趁着价格便宜,囤点年货。”
“太好了。”蔡瑁大喜,一拍手。“钱不是问题。”
太湖。
大雷山顶,树荫掩映下,一座新建的凉亭中,黄月英侧身而卧,睡得正酣。虽是正午,但树荫浓密,微风习习,倒也不是非常懊热。黄月英身上出了一些微汗,却丝毫不影响她午睡。
冯宛坐在榻边,一边摇着纨扇一边看着远处。湖面上帆影如织,大大小小的船来来往往,从交州来的海船在这里卸货,再装上中原的物资,休息一段时间后,趁着秋季渐起的西北风返回交州。六月以来,不断有商船到达,太湖上热闹非凡,就连打渔的都沾了不少光。
一只小船,一只铁釜,现钓上来的鲜鱼立刻去鳞宰杀,扔进水中煮沸,即使不加什么作料也能鲜得让人掉口水。如果捞到大鱼,则切作鱼脍,蘸着酱,喝一口太湖莲白白,那感觉不要太好。
冯宛不由自主的咽了一口唾沫,咽喉里咕噜一声响。
黄月英睁开了眼睛,瞥了一眼冯宛。“你想到什么了?”
冯宛眨眨眼睛。“你猜。”
“夫君。”
“且!”冯宛啐了一口,脸儿红红,斜乜着黄月英。“你这夫君二字叫得真顺口啊,是你想他了吧。”
黄月英翻了个身,张开四肢,大字形的躺在榻上。“是啊,我想他了,马上快一年了吧?这没良心的也不回来看看。派步子山来协助,也不顺便带个口讯。”
“夫君忙,你跟着他从过军,知道他一旦打起仗来,连睡觉都不脱衣服,没时间想别的。”
“我们是别的吗?”黄月英眼睛一瞪。
冯宛笑而不语,眼中也多了些寂寞。虽说衣食无忧,毕竟举目无亲,难免有些想家。除了父母,她们最想念的就是孙策,偏偏孙策最近音讯全无,就像消失了一般。虽然知道大战在即,孙策会很忙,可她们还是不开心。她不像黄月英有什么说什么,心思其实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