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渤海秘辛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309 字 10个月前

郭嘉歪歪嘴。“哈哈哈,我一直在说正事啊。为什么说这件事?这件事说明了袁绍两个特点:谋定而后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安排,以备不测,此其一也;他以领袖自居,身边从来不乏追随者,势倾天下,此其二也。这是优点,同时也是缺点。谋定而后定,一旦事情出了意外,没有按照预定方案进行,他就会乱了阵脚。以领袖自居,就容不得其他人的冒犯,凡是触及他尊严的人,不管他是谁,必除之而后快。”

郭嘉转身看向孙策。“很不幸,袁公路就是其中之一,出身是袁绍最不能触碰的逆鳞。”

听到这里,孙策已经明白了郭嘉的意思。他淡淡的说道:“就算他肯放过我,我也不会放过他的。袁将军去世前,留下三句遗言,其中一条就是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干掉袁绍。”

郭嘉早就知道这句话,周瑜也知道,所以他们都很平静。荀攸却是第一次听说,不禁愕然。这袁家兄弟还真是与众不同,都将对方视为死敌。他眼珠一转,不动声色地看了一圈,知道孙策这句话是故意说给他听的,郭嘉和周瑜早就知道。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孙策已经将他纳入这个心腹的名单之中。可想而知,郭嘉今天是要他逼他表明态度,刚才让他说破袁绍在渤海的布局只是开始,不说也不行。

这句话传到袁绍耳中,他再想投袁绍就不可能了。

郭嘉点点头。“将军与袁绍是命中注定的对手,迟早会有一战。可这是一个意外,至少对他来说,将军从来不是他计划中的对手。所以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从来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将军身上,以为袁谭、周氏兄弟足以从南北两个方向困住将军,即使将军击溃周氏兄弟,他还以为刘繇能力挽狂澜,稳定扬州。如今将军取扬州如探囊取物,不到一年,扬州六郡只剩下豫章,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郭嘉摇了摇只剩下不到两根羽毛的羽扇,慢条斯理地说道:“这是一个意外,他不适应这样的意外,所以才会急于补救。急则出错,这是一个破绽。公达,你打算如何利用这个破绽?”

听到荀攸答应与郭嘉一起布局,孙策很意外。这不符合荀攸的性格。可是一看郭嘉那得意的眼神,孙策又明白了。

荀攸并不是不愿意发表意见,而是不愿意随便发表意见。愿不愿意说,一要看人,二人看时。如果人和时都对了,他还是愿意表达自己的。所谓不得其人而言,失言;得其人而不言,失人。眼下这个场合不论是人还是时都非常难得,又被郭嘉刺激,他也有了表达的欲望,这才接受郭嘉的挑战。

这既是郭嘉针对荀攸设的一计,也是为荀攸创造的机会。荀攸自然明白,所以欣然应战。

“知已知彼,百战不战。将军的对手是袁绍,因此应该先了解袁绍是何等样人。”

郭嘉清了清嗓子,说了开场白。孙策精神一振,竖起耳朵,全神贯注。他与郭嘉多次讨论过天下大势,但心随境转,形势在变,人也在变,没有人会一成不变。他对此深有体会。两年前他刚到这个世界时自信满满,以为自己是先知,现在才知道,历史记载纵使不全是谎言,至少也是很片面的。

谁会想到袁绍才是三国时代真正的大佬?

他会变,袁绍也会变。就历史记载而言,袁绍前期的英明果断和后期的昏愦反差之大,常让人瞠目结舌。即使是历史上简略的记载也能让人咋舌,而现实中的现实之大比历史记载有过之而无不及。初平元年成为盟主,率山东诸侯讨董,建安四年击败公孙瓒,据有四州,再到建安七年呕血而死,前后只有十二年时间,就完成了他人生中最辉煌到最落寞的转折。

“我曾到河北,与袁绍有数面之缘。以我观之,袁绍兼有自信与自卑两种性格,而且极其强烈,这使他既宽厚又狭隘,既仁慈又残忍,既隐忍又易怒,既理性又疯狂,而这之间的转换看似无规律可循,其实非常简单,就在于有没有触及他的尊严……”

郭嘉一边来回走动,一边摇着羽扇,大冬天的,他这把羽扇也不离手,扇得呼呼作响。由于太用力,有羽毛被甩了出来,围着他飞舞,他却没有注意到,只是口若悬河的分析着袁绍的性格,思路极其跳跃,一会儿讲到袁绍年轻时,一会儿又说到现在,如果不注意听,根本跟不上他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