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就是一张纸

第三帝国 华东之雄 1202 字 10个月前

可是当时还没有有效的利用,一直到到了二战前,历史上的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干涉军首先使用了破甲弹。

不过,它依旧没有推广开来,一直到了二战前期,发现在炸药装药凹窝上衬以薄金属罩时,装药产生的破甲威力大大增强,这才致使聚能效应得到广泛应用,从此大放异彩。

一个锥形的金属药罩,就起到了将金属射流汇聚的作用,可以说,一个点子,改变世界。

而作为穿越者的优势,当然要体现出来,所以,有关聚能效应的进一步的应用,早就被德国军工专家给攻克了。

就像是反光镜汇聚光一样,用铜制的锥形药罩,来汇聚金属射流!

此时,这枚75毫米的破甲弹,准确地击中了s-35的车体中部位置。

当撞击上去之后,就仿佛是一块面被拍扁了一样,前端瞬间就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触发了机械引信,弹头里面的炸药,发生了猛烈的爆炸。

铜制圆锥的后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以8000米每秒的速度冲击金属衬层,集中在圆锥姐姐上。

整个金属衬层在这个压力下,向圆锥的底部压缩,压强被集中在圆锥的中线上。受到压缩的金属衬层堆集到一起,继而由圆锥底部的中心被向外推出。

巨大的压力下,这些金属以8000米每秒的强悍速度向外沿直线喷出,这就是破甲弹的破甲原理,利用金属射流!

这股强大的金属射流,撞击到了s-35的装甲上,它强大的动能逼迫钢制装甲的钢结构向四周液态流动,让出一条隧道。

如果能切开一个侧面的话,就可以看到此时这股金属射流的霸道。

在这个同时,射流的首部也不断向四周扩散,射流也就不断被耗费,而且,后续跟进的金属射流,能量就不足了,毕竟爆炸只是一瞬间的事而已。

现在,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只有两个结果,如果射流完全被耗费时仍无法穿通装甲,就无法击穿对方。反之,装甲就被摧毁了。

现在是什么结果?当然是坦克被摧毁!

按照后世的理论,破甲弹的射穿数据,至少是五倍于直径的,也就是说,75毫米的炮弹,足足能穿透三百多毫米的装甲!

当然,实际上绝对达不到这么高,不过,击穿s-35,依旧是不费吹灰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