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话,海兰珠吃了一惊,有点不相信地说道:“这要求太苛刻了,谁会答应?”
“如果他们不愿意,大明绝对不会勉强他们!”崇祯皇帝给她解释道,“这样其实也好,新账旧账一起算,朕相信,大明有这个实力!”
其实,都不用大明去算账,光是这个冬天,就有几个部族会活不下去。只要不想灭族,就只有投靠大明一途了。
海兰珠也明白这个道理,她忽然想到了科尔沁的未来,该不会是也和这些部族一般,由明国整编,以后就再没有科尔沁族了吧?这么想着,她忽然沉默了。
崇祯皇帝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就主动说道:“其实,他们那些部族降我大明才是最好的出路。普通牧民会分到房子,再不用担心寒冷的冬天,有大明为依靠,也不用担心饿死!而部族首领们,朕也不会亏待他们,会根据其功劳相应封赏,和汉人完全一样待遇。”
“未来的日子,将会是一个非常动荡的年代。小势力很难存活,一如以前,草原上消失的部族都不知道有多少了吧?只有团结起来,成为大势力中的一员,才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亲人,族人才能活下去。而这,才是最基本的需求。要是连活都活不下去,再谈其他有用么?”
如果这番言论在后世的民族主义影响很大的情况下,可能说了也并不会有多少用。可此时是在明末,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其实都很淡薄。所有的人,都已生存为第一要务,而后考虑的是活得好不好。
海兰珠在听了崇祯皇帝的这番解释之后,终归是开口回应道:“陛下,以后所有蒙古部族都没有了么?”
豪格欲言又止,似乎是想去和海兰珠说说话的,无奈看布木布泰的眼神不善,最后只好不了了之,一声没吭就回自己的营帐去了。
当然,这不是说他有怕这个小额娘,而是怕小额娘背后的皇阿玛。来之前,皇太极再三严厉地交代了,一定要听布木布泰的话,有点吓到他了。而且,这次来的事情很重要,关系到大清的未来,自然也关系到他这个太子的未来,这些因素之下,他就不得罪布木布泰。
看到他们走了后,布和向海兰珠使了个眼色,随后钻回了蒙古包内。海兰珠没看到建虏的人,就也跟着进去了。当然了,就算看到又如何,她是布和的女儿,去找她额祈葛很正常。
布和的蒙古包外,自然是他的亲信,蒙古包内又只有布和一个人,可就算这样,布和还是非常谨慎,低声地对跟进来的海兰珠说道:“布木布泰这次回来省亲,其实是皇太极的意思,是有大事吩咐我去做。”
“哦,是什么事?”海兰珠一听,稍微有点好奇地问道。
布木布泰看着她,想起了自己的妹妹和小女儿,忽然叹了口气,不过他很快收拾了自己的心神,而后低声说道:“让我派人去联系几个部落的人,让他们偷偷来这里见豪格,以清国太子的身份对他们威逼利诱,让他们明里投靠明国,暗地里为清国效力!”
“啊,这样可以么?”海兰珠一听,吃了一惊,连忙问道。
布和严肃了脸,点点头道:“此事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成功!你想想,在盖州那边的时候,这些部族和清国离心离德,最后不辞而别,不是演戏吧?”
海兰珠听了点点头,确实是这样,当时所有部族都和建虏闹僵了,最终不辞而别。
见她点头,布和就又说道:“这就是取信别的部族,取信明国的基础了。有了这个基础,如果再之后背地里还是为清国效力,就难以分辨了。这也是为什么不是清国直接派人去联系,反而要我们科尔沁族派人去的原因,同为蒙古人,不容易被其他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