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意大利、英国、西班牙也都支持法国不接受德国的立场,毕竟通过交换摩洛哥的利益,他们都获得了不少的好处,一但法国在德国的压力下,放弃在摩洛哥的权力,那么自己获得的好处自然也都要打折扣,甚致是没有,自然都怂恿法国采取强硬立场。
法国本来就和德国有仇,在这个时候自然是更不能在德国的压力下屈服,就在威廉二世发表讲话的第二天,巴黎的法国民众就组织了抗议德国的游行,而在德国首相毕洛要求把摩洛哥问题提交国际会议讨论。再次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社会各阶层都反对将摩洛哥问题国际化,要求政府采取对德强硬态度。
法国外长泰奥菲尔?德尔卡塞就主张对德国的发难给以强硬的回击,而在沸腾的民意支持下,法国派出一艘军舰到丹吉尔,对摩洛哥进行恫吓,也表明法国的强硬立场,同时又积极和英国进行联络,要求一但法国和德国开战,英国应给法国以军事支持;而在英国内部,也有一部强硬派主张法德开战,英国应派遣舰队打击德国港口,消灭德国海军。
不过面对法国的强硬态度,德国的反应也同样强硬,立刻向法德边境增派了军队,而且威廉二世甚致在宫中狂妄的宣称:我向法国抛出了手套,但法国人肯定不敢把它拾起来。而在一时间德法两国剑拔弩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而面对德国发出的战争威胁,法国政府尽管表面强硬,但内心里是十分紧张的,毕竟法国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战争,而在这种时候,法国自然是需要盟友的支持,虽然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实力大损,但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国仍然还有足够的力量,而且多一个国家支持总比没有好,那怕是给法国壮壮声威也好,因此法国才放弃了调停日俄战争,并且开放金兰湾,让俄国舰队进驻,还给俄国舰队提供燃煤,以换取俄国在摩洛哥危机对法国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国内也认为向日军发动反击的时机快到了,于是才命令俄国舰队尽快赶到海参崴,好参加俄军的大反击。
夏博海道:“我认为应该是对我们有利的,至少让英法将注意力都在欧洲,在远东地区投入的精力有限,因此我们的对手就只有日俄两国,而俄国也必须将一部份精力投入在欧洲的事务中,而我们在参战的时候,首先就要歼灭日本联合舰队,控制海权,这样就可以将日本隔绝在辽东的战场以外,这样的局面当然是对我们有利的。”
秦铮也点了点头,又道:“而且摩洛哥危机之后,在欧洲发生的危机就一场接着一场,差不多每隔一、二年就会发生一次危机,因此可以说欧洲各国将自顾无瑕,包括俄国在内,能够在远东投入的力量也越来越少了,而这一战我们能够给日本重创,那么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在远东地区,就基本没有可以威胁到我们的势力,而我们也可以在时机成熟之后,正式出兵推翻清廷,统一全国。”
王云鹏道:“就算是所有欧洲国家都没有精力来关注亚洲的事务了,但还有美国吗?虽然这个时代的美国不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超级大国,但也是这个时代的第一经济强国,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而且地理位置优越,本土几乎不会遭到任何威胁,因此既使是我们最终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之后,美国仍然是我们巨大的威胁。我们也仍然不容乐观。”
徐济超也道:“我们击败了日本,而欧洲国家没有精力来管亚洲的事情,日本是肯定会倒向美国,将美国的势力引入亚洲来,估计会签一个翻版的【美日同盟条约】,美国在亚洲己经有了一块殖民地,就是菲律宾,再加上日本,使美国在亚洲有了足够的立足点,也足可以威胁到我们。”
秦铮点了点头道:“如果我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美国肯定会是我们最主要的对手,但并不是最大的敌人,这个时候的美国大而不强,国力虽然强大,但国际的影响力却不足,而且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相当严重,这些都影响了美国对外扩张,美国的地理条件虽然优越,但优势有时也是劣势,美国的本土不会受到外来的威胁,但也使美国本土离世界中心太远,想要走出美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本土难以给予足够的支持力,在旧时空里,美国是超级大国,有众多的盟友和海外基地,才能够维持美国的全球战略,而在这个时代,美国显然还远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比如我们和美国开战,可以依托大陆,进攻菲律宾,而美国则需要从本土万里驰援,谁优谁劣,是一目了然的。”
夏博海道:“现在谈这些事情,还早了一些,先集中力量把这一场战争打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有一点我不同意老秦的说法,虽然发生了摩洛哥危机,让英法两国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入到国内,但要说他们没有精力管远东的事情,也未免太绝对了。首先是摩洛哥危机只是欧洲危机的开始,现在各国的关系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剑拔弩张,水火不容;其次是德国在摩洛哥并没有利益,而摩洛哥的利益定位也基本确定下来,德国只是借机向英法两国施威,而并不大可能为摩洛哥发动战争,因此当日俄两国在远东遭受重大打击时,英法两国也未必会袖手傍观,至少我们要做好英法出兵干涉的准备。这也是做最坏的打算。”
其他人也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夏博海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