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辰:多虑,你们才是过得安逸了觉得什么都好说。

“皇阿玛,此时退兵,俄罗斯方必定拖延和谈进程,到时我们再兴兵吗?不合适不说,也从有理变成了理亏。儿臣觉得,我们最好乘胜出击,彻底把中俄边界问题定下。”

儿子这么正式的在朝上有什么请求,康熙还有不习惯,笑了笑,道:“朕觉得辰亲王所言最是合适的,众爱卿怎么看?”

皇上都站的态度,也有人反对。

要不然就不会有皇帝也不好做这么一个说法了。

有粮草,还有前一次撤出雅克萨之后俄罗斯的卷土重来,再加上近来颇有统一蒙古之势的噶尔丹。

这三重大条件下,苏辰觉得他的那个解决办法不会有人反驳了,但没想到还是有一群头铁者。

愣生生一早上都在这个退不退兵的问题上争执过去了。

苏辰表示心累,第二天早朝他就不来了,反正阿玛的态度在那儿,这次绝对不会干胜了却变成没胜的事。

历史上,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清朝胜利之后俄罗斯方请求和谈,康熙很干脆的应允了,军队撤出雅克萨后,俄罗斯的和谈队伍一再的拖延。

一直到二十七年,康熙为了稳定北部边疆对噶尔丹之乱进行平定,不好双线作战的情况下,不得不一再降低和谈条件,中俄和谈才得以达成。

虽然,在这次和谈中,康熙也保持着中方的边界底线,但说到底还是吃了个很大的哑巴亏。

苏辰绝对不吃这个哑巴亏。

朝廷讨论了三天,最后的决策是依照苏辰当日所说定的。

但是在由谁带领谈判团去跟俄罗斯谈判这个问题上,遇到了麻烦。

愿意去的不多,主动请缨的重量型大臣根本就没有。

第172章 和谈

“阿玛,我去吧。”

今天晚上跑到乾清宫来吃饭的胤突然说道,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

苏辰匆匆嚼完嘴里的食物,问道:“保清,你想去哪儿?”

不会是他想的那个意思吧,保清想去黑龙江进行和谈。

其实和谈并不一定要去黑龙江的,对方是失败方,他们可以把和谈地点定在北京的。

康熙已经决定了,和谈就在北京。

而在达成和谈之前,俄罗斯边界的武装不会解。

“谁都不用去,朕待会儿就传谕旨,令俄国代表团来北京进行和谈。”康熙示意旁边的小太监将那份珍珠排骨放到保清跟前,“不过保清有这份心,殊为难得。”

胤看着自己最喜欢吃的这一道御膳,心情有些复杂。

这样的待遇,辰亲王和太子都不会有,那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吃御膳,他们根本不需要这点东西当作赏赐。

小时候感觉到阿玛对自己和他们两个不一样了还敢争,现在,胤是争都提不起劲,倒有些厌烦自己总忍不住关注在这些小事上。

“儿臣谢皇阿玛夸奖。”

胤起身说道。

正专心吃饭的胤捧着碗,好奇的目光落在大阿哥身上。

怎么啦?

怎么突然这么客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