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页

桑田人家 云卷风舒 586 字 2022-11-24

最终,杨端午从县城里带回了三个人。也都签了长约,这么着,种桑养蚕的规模,开始逐步扩大了。

当杨端午刚带着这三人回到家,一进门便遇到了谢运。

看见三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出现在家里,谢运本能的紧张起来,了解原委之后,谢运把杨端午拉到一边好好训斥了下,这不声不响,带三个男人回家,胆子真是不小啊。

杨端午倒也不还嘴,这舅父也是为了家里安全着想,可杨端午心里明白,这三个人,老实的很,只要管口饭,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时,谢运听到声音,也走了过来。看了下门口站着的三个劳力。

“端午,你准备怎么安置这几个人呢?”谢灵倒是觉得这几个人憨厚老实,只是,这一下子,还真没地方可以住。

云卷风舒旧书集 第106 烘蚕种稻

“娘亲,这个就不劳烦你操心了,我已经有安排了。”

杨端午将三人领到柴房安顿下来,等第二天再详细安排。

夜晚,月上树梢,院子里显得格外安静。其余的人,都已经睡下,杨端午的房间里,烛火还在摇曳。

自从拿到那么多土地之后,杨端午一心想着如何逐步扩大规模,杨端午将田地都画在纸上,然后又拿笔在纸上画来画去,把十余亩田地,分别划分为桑树区,水稻区及其他区。

第二天一大早,杨端午和谢运一起,把三个劳力安排到了村里有空闲房间的人家,并给了村民一些补贴,这几个人算是安顿下来了。

杨端午相信自己的眼光,但还是要测验下这三个劳力的劳动能力。

杨端午把这三个人带到田间,示意他们分别将未开垦的三块田地翻次土。

三人第一次表现,都很卖力,很快,午膳前,三人便把土整理好了。杨端午看在眼里,心里也是满意的,这一块地,要是自己来翻,肯定要到下午的。

杨端午根据地势地形,将东边的五亩地化为水稻区,原来桑树的左边,再加上五亩地种桑树,一共便有十亩桑树地。

种植水稻,水是关键。杨端午把水稻区放在东边,看中的便是东边有山,山上的泉水流下来,刚好可以用作田间的灌溉。

虽然有了泉水,但为了均匀灌溉,田间的引水渠还是有必要的。

饭后,杨端午把三个劳力又带到了田间。只要对田地的劳作快点,还是可以赶时间,收成一季晚稻的。

杨端午和三人一起,将山上的泉眼挖大并把泉眼四周的岩石进行加固,同时,还加固了泉眼边上的树木。因为杨端午知道,树木是可以用来稳固泥土的,而保护好泉眼,是稳定水源的关键。

有了水源,还要有好土,杨端午重生前喜欢吃米饭,知道不同地方出产的大米口感是有蛮大区别的。

这种水稻的田地,格外需要养料。

杨端午让三个劳力运了很多干草到地里,接着一把火把所有的干草都烧成了灰,这些灰里,有大量土地需要的养料。

按照传统,这五亩地要分成五块,相互之间用田垅隔开,但杨端午并不准备这么做。杨端午要做规模化,这五亩地既然都是自己的,就化零为整,同步耕种。

为了保障灌溉的自动调节,杨端午在田地的两侧分别挖了两条引水渠,其中一条将山上的泉水引流到田间,在引水渠与田地之间,有引流孔,泉水流经引水渠的时候,水会自动通过引流孔流进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