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页

武秋止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大哥话里有话,可又不知道所言何事。

武春息挑眉,这是还没开窍?

武行舟恰好走近,悄声道:“别管了,再起了反效果便得不偿失了。”

“以暖暖的性子,我是怕伤人伤已。”

两人声音过小,愣是避开了耳目清目的三个兄妹,到最后武秋止也不知道大哥抽什么疯。

宾客满堂,新郎也早早的去迎接新娘子。

武行义骑着高头大马,马颈上拴着大朵红花,人和马都好不神气,雄赳赳气昂昂的来到尚文私塾门口。

唐朝婚姻习俗多承于北朝。原本迎亲是在黄昏,中唐也就是现今时间改为了清晨。而夫家要在新郎的带领下在新娘家齐声高喊:“新妇子,催出来!”这时候往往新娘子家门房紧闭,跟现代拦门一个意思,是为了给新郎点颜色看,这新娘子不是好娶的。一般夫家几十甚至百人围成一圈在大门外叫唤,直到把门催开,迎接新娘上轿。

这被称为催妆!

接到新娘后,女方会集中一批人,挡在道上,不让新郎过去,想过也行,要留下买路财,谓之障车。

第二百七十三章、迎亲

纳采其实还需要活雁,之后会在迎亲礼上放生,这是必须的,否则不吉利。要?看 ??书

催妆时,谭玲根本不在乎什么示威不示威,在夫家人喊了两嗓子后,便令书童开了门。

武春息作为傧相,作了首催妆诗:秋声细细竹,无须多,烛下调红蕊,琴瑟永同心。之后武行义催马绕过花轿三周,待到花轿停下,持弓箭朝花轿虚点三下,代表驱邪除灾,再由喜娘背着新妇下轿跨火盆,跨马鞍,跨米袋。身后压轿的金童玉女撒五谷杂粮。

金童自然由武山游担当,玉女则是尚一个学子的妹妹,都是三四岁的年纪,两个小红脸蛋很是喜人,那女娃还有些怕生,被武山游拉着往前走,五谷杂粮撒的不如两人啃的多,也就图个喜庆,谁也不会责怪。

到了堂前,武山游就松开了女娃的手,撒欢的奔向了他娘和武暖冬,还偷偷把藏下的花生塞给了她们。之后周氏将他交给婆子,和女娃一起带到新房压,武山游不怕事,女娃离了家人娇弱弱的想哭,不知武山游和她说了什么,转啼为笑,任由婆子抱着两人走了出去。

双方父母长辈正坐堂中,看着新人走近,钱氏激动不已。

喜娘高唱:“一拜天地日月星。? ”

一对新人转身,整衣冠,跪地行礼。

“一跪风调雨顺、二跪五谷丰登、三跪家业兴旺!”

谭玲面盖红盖头,虽是轻纱拂面却也因却扇遮住了视线,喜娘虚扶一把,转身后继续唱道:“再拜高堂老祖宗。”

新人双双跪下,在座几人皆红了眼眶。

“夫妻对拜!”

谭玲先拜,武行义还礼。所谓对拜又不是结义并非是头碰头,新郎后回礼是以正夫道的意思。

本来该送入洞房,此刻武夏至取雁放雁,高飞片刻的功夫,众人再一回头,各式各样的蝴蝶不知从何地飞出,齐齐飞到喜字上,又齐齐飞到新娘的周身,竟是带来一股股芬香,衬着此情此景美好又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