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沉中,弘昭轻声念着:“额娘别哭,我不会有事的。”
胤 就笑了笑,知道惦记他额娘就好,有这个信念,总能撑过去的。
次日一早,众位大臣都上书,要求重建太和殿。
胤 看过折子之后,轻声一叹;“太和殿修建,是势在必得,但是,却不急在一时。”
“太和殿用的木料,都是楠木。楠木生长的慢,也稀有。建筑一坐太和殿,所需不少。如今,天下大旱,百姓艰难,暂时不修建也不碍事。等来年,五谷丰登,百姓不愁吃喝的时候,再修建吧。”
“皇上,这怎么可以?太和殿,是紫禁城的精气神啊!是皇上的威仪,是大清的象征啊!”一个言官就一脸要晕过去的样子道。
“赵大人,照你的意思,没了太和殿,朕就不是皇帝?大清就没了?要是哪天,一把大火,这紫禁城没了,大清也跟着没了?”胤 哼道:“宫殿是象征,朕也知道,太和殿意义重大,但是,绝非是没了太和殿,就没了大清。”
“如今,国库吃紧,百姓艰难不说,蒙古还在呢!要是因为大清艰难,蒙古进军怎么办?你说,是修建太和殿要紧,还是天下要紧?”
赵大人一脸委屈,不得不说,他还真是个好官,自己是穷的要上吊了。
嫁闺女,嫁妆是一箱子破衣裳,统共还没那个柳木箱子值钱呢。
还是胤 看不过去了,赏赐了那闺女家里些东西,又不敢给多了,不然赵大人能碰死……
“赵大人的心思,朕知道了。放心,这太和殿,是咱们大清的精气神,自然是要重建的,来年只要风调雨顺,就重建。”胤 又笑了笑。
“是,臣……臣感佩皇上爱民如子!臣感激不尽!替天下臣民叩谢吾皇万岁!”赵大人就哭着,马蹄袖一甩,行了大礼,口里喊着万岁万岁,砰砰的就是三个响头。
众人都是好笑不已,这位赵大人,每每开口,总是这样……激动。
胤 也是头大,忙叫人扶起来,又夸了半晌赵大人的好处,这才算是作罢了。
胤 一开始,也烦这老头来着、
后来就发现,这位赵大人,除了感情真挚些,还真没什么大问题,学识又扎实,每回谏言都是很有用的。
所以,渐渐的也就不嫌弃了。
反倒是还觉得,这老头有点意思。也愿意优待。
自打当今登基,对言官……可谓是苛刻啊。
所以,除了一个赵大人,竟无人敢太过激烈了。
如今,赵大人受皇上赏识之后,马上就被一群言官捧成了太爷爷。但凡惹人生气的事,都是赵大人出头。
久而久之,太爷爷成了吉祥物!
所以,也越发叫胤 信他几分了。
赵大人偃旗息鼓了,众人也就不提这件事了,也没说不修,只是晚点,也不至于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