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脑补一下,语文老师郑重地拍了拍小x的肩,缓缓说道:“小x啊,这回举行作文比赛,命了个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咱们班我就找了你参赛,可得好好写啊!这回不是全市的比赛,可是全国,写得不好,可是要被全国人民批评的。”
小x频频点头,表示自己一定好好完成,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
内心窃喜,
终于,证明自己的机会来了。
电影采取时间轴的方式讲述,主要是为了串联起七位导演作品的方式。
开篇没多久,沈叔叔饰演的男主就用南方口音说道:“28年革命,2000万人的牺牲换回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看到这里,影厅之中瞬间就安静了一来。
“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
半夜上屋顶求助,群众纷纷前来援助,在黑暗中点亮了前行的光明。
恐高但依旧向上攀爬,因为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面红旗,绝不能出错。
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
大家万众一心确保万无一失。
倒计时方式,与时间赛跑,开国大典前夜营造出的紧迫氛围相当好。
沈叔叔的表演很出色,也极具感染力。
《前夜》作为全剧的开篇,重现了庄严神圣的开国大典筹备工作,本来就是一件极富挑战的事情。
整部电影摒弃了对宏大事件的叙述,而是选择了一个最最细微的点——修理旗杆顶端的“阻断球”
——从而对真实的历史事件加以还原,用最细微的元素告诉观众:小到电动升旗都那么不容易。
祖国的成立,又该是何等开天辟地、创造奇迹的伟大功业。
电影很快来到《相遇》。
你失踪了三年,我便坐这路车三年,只为再次等到你。
你不与我相认,我便讲述青春之歌,只为你那一眼神。
靠着台词,慢慢走近观众内心,润物细无声。
任素汐和张译的表现着实强大,赚足了观众眼泪。
既是相遇,又是永别。
吴蓥同样以以小见大的方式,致敬了那些背后默默无闻、隐姓埋名为国家奉献的人,不禁让人唏嘘动容。
徐光头的《夺冠》。
冬冬不懂女排,但看到邻居们的热情,他选择化身“超人”一直护住天线。
女排夺冠了,心爱的女孩却走了,冬冬哭着说“我们家的天线太烂了”。
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就像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
女排与喜欢的女孩子,冬冬真的太难了。
个人与集体,私心与公心。
小孩的心动,夺冠的喜悦。
怦然心动,妙趣横生。
同时也侧面表现出了中国女排的伟大。
蒋煜的《回归》。
看完之后在场的观众应该都记住了那句话。
“零分零秒升国旗是我们的底线,因为我们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期盼。”
一次又一次反复训练,因为这一晚是重要的日子,一秒都不可以错。
“听见国歌就升旗,一秒都不能晚。”
五星红旗一秒不差地升起,归属感油然而生。
当《东方之珠》响起的那一刻,在场的观众都热泪盈眶。
电影很快来到陆晨的《首都你好》。
看到这里,影厅之中的很多人瞬间打起了精神,
至于为什么,当然是因为陆晨是主角啊。
包括老谋子和小钢炮也看得格外的认真。
片中连接了两个大事件,bj京奥运会和汶川地震。
08年确实是我们悲喜交加的一年,512wc地震、88bj奥运、冬季南方雪灾。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想起了哪年媒体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佑华夏,多难兴邦”。
回到电影来说,
《首都你好》应该是全场最佳表现。
陆晨对节奏把控可以说无可挑剔。
葛大爷演的也好。
那种我家办大事请全世界来做客的民族自豪感全摆在脸上了。
好看就完事儿了。
看到这里,小胖钢炮有些坐不住了。
坐在小钢炮身边的国师感受到了小钢炮的不对劲,关心的问道:“怎么了?”
小钢炮沉声道:“他太懂舍得了。”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换成他们,绝对掌控不了这个art。
不是掌控不了,而是舍不得
舍不得什么?
当然是其中的点啊。
陆晨不光舍掉了其中的点,而且还让葛大爷sy全场!汶川、川籍民工、鸟巢几个点非常巧妙的串在一起。
可以说在讲故事的点上,小钢炮这时候绝对甘拜下风了。
这是国内导演的通病,也是小钢炮的通病。
他们的这些导演很多时候想表达的东西太多。
不知道取舍。
而陆晨则非常懂得什么叫“舍得”,给观者留下足够的空白去脑补,没有把画面做得太满,这点让人非常的舒服。
“换成你,你应该也舍不得舍掉其中的某些点吧。”小钢炮语气有些复杂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