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有些兴奋的坐在大礼堂,左顾右盼,四周同学各色人种和谐混杂在一起,宛如小型联合国代表大会。

他的大学邀请了全球几十所学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优秀大学生代表,组织了一个为期一个月马克思主义研讨会。王林这种只能拿拿二等奖学金的学渣当然没资格在这种高端研讨会发言,他就是个吃瓜群众,负责鼓掌+抄笔记。

大礼堂里满满当当里坐的都是人。王林来的早,还能抢到座位,一些来晚的同学没有座位,就只能见缝插针站在过道里。还有一些同学索性就席地而坐,坐在了地上。

王林听一个坐在地上的女生对同学笑道:“我们现在好像在井冈山上课啊。”

同学赞同道:“对啊,太浪漫了。”

王林忍不住也低头傻笑了一会儿,亢奋握紧了拳头,只觉热血沸腾。

他忍不住想,在百年前的红色根据地里,年轻人们盘腿坐在破旧的窑洞里,没有课桌,没有黑板,没有粉笔,也没有纸笔,老师和学生只能坐而论道,当时他们的心情,是不是也如今日的他们一样澎湃昂扬呢?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新华字典上的一段话,这段话之前在网络上被很多网友嘲笑过,我也是在最近,生出来一些不同的想法。”室友摘下眼镜擦了擦。

王林慢了一拍,“……什么?”

“那是上个世纪的一个例句,”室友戴上眼镜,轻轻说:“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