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里的教训,并不是一味的按照课本来,课本上的知识,说白了就是让他学会认知世界的方法,然后通过频繁而又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将所学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诸葛亮现在感觉自己的能力相当全面,就算突然什么都失去了,想要在底层讨生活也没什么困难。

频繁的实践活动,让他跟底层百姓有了更多的接触,了解了他们的心思,还有他们的想法,对诸葛亮的触动很大。

原来,底层百姓的要求从来都很简单,只要能吃得饱饭,能有个安宁的生活环境就够了。

诸葛亮沉默了,他发觉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只有大将军治下能做到这点。

粮食年年丰产,大量的优良种子出现在世面上,无论是粮食种植还是经济作物的种植,底层百姓都能得到极大收获。

百业兴旺商业繁茂,创造了太多的工作机会,城市人口的逐年扩张,也新产生了许多工作岗位。

只是不是懒得无可救药,或者自身出现重大残疾,否则想混口饱饭真的很容易。

不像在他记忆里的少年时期,虽然出身琅琊大族,早年父母双亡跟着叔父生活,走过徐州许多地方,更去过荆很多地方。

在他的印象中,就算最为繁华的徐州,都少不得乞丐遍地的状况,荆州那边的情况只会更加糟糕。

只有在大将军治下,基本上看不到乞丐的踪迹。

他去孤儿院和养老院做过义工,自然知晓中原八州之地的乞丐,全都被大将军府和各地官府收拢起来。

凡是有一把子力气的,全部强行送去工地劳作,有饱饭吃有薪水拿,按大将军的话说就是,中原八州不养没钱的懒人!

诸葛亮深以为然,尼马都没钱还懒得要死,有手有脚还有一把子力气,竟然还跟那些老弱乞丐抢食,简直就不是玩意。

至于没有生存能力的老弱,基本上都被送去养老院和孤儿院,虽然不说日子有多好过,起码不用担心生存问题。

在大将军治下待得越久,诸葛亮对这片热土就越有感情,已经很久都没想着回南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