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打听一下才知,别看这两位在后来的历史中发光发热,盖压天下绝大部分谋士,可他们此时的处境相当尴尬。

荀氏一族的后起之秀荀或和荀攸看得起他们不假,可这对的家族和生活状态没多少帮助,无论是郭嘉还是戏志才家里都不是很有钱,哪能跟着一帮出身豪强家族的同学风花雪月?

林沙轻轻一笑,只要他们愿意当老师就成,以后等局势混乱了,有这份香火情在,估计这两位和其他有真本事的士子,第一个考虑投奔的就是豫州了。

只是有一点叫他不满,等忙活一月有余,下面的官学负责人将学生和老师名单送上。

得,清一色豪强家族子弟和寒门子弟,连半个平民子弟都无!

而且入学的豪强家族子弟,统统都是不受重视的嫡支偏房和旁支,至于寒门子弟倒是没那么多讲究,他们有机会进学就不错了。

虽然心中不爽,林沙倒也没怎么样,只是亲自派发了整理好的学习书籍,以官府形式免费发放,又赢得一片叫好之声。

林沙虽然已经把造纸术献给皇帝,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都得了一份,可纸张依旧是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就是如此。

就是豪强家族出身的子弟,也不是谁都可以浪费价格不菲的纸张,更别说像林沙这样免费赠送课本的,相当的豪奢大气。

可进学的士子还没什么,一干看过公学教材的所谓名士却是坐不住了,纷纷发言对公学教材提出质疑。

为何如此?

公学教材里的文章,绝对都是来自古籍有据可查。

林沙当初混迹鸿都门学,遍览皇室藏书,这些书籍内容全都在脑子里记着呢,公学教材都是来自这些海量藏书。

至于为何会引来豪强出身名士的不满和质疑,那是因为公学教材中的文章和内容,全都是林沙选取的皇室藏书中,比较注重实际和民生方面的知识。

这就是林沙创出的“实学”一派啊,一旦让这样的文章内容成为公学教材,那教出的学生,还不都成是“实学”一脉的力量?

简直就是赤落落的以权谋私,等以后“实学”一脉在豫州大兴,哪还有他们这些喜好风花雪月名士的活路?

说白了,就是感觉自身话语权有可能旁落,感到恐惧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