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功名在身,哪怕只是最低等的秀才功名,对于权势不小的勋贵家族而言,都已经足以立身朝堂获取一个不错的位置。

贾赦同样理解这个道理,所以并没有一定要参加乡试或者进士科的想法。

就算成了举人或者进士又如何,他本身的勋贵标签,便会将他彻底被一干“同学”孤立,搞不好还会将勋贵势力也给得罪了,那才叫得不偿失。

当然,如果真能一口气考上进士,肯定会更得当今青睐,机会和升迁速度自然不是一般的勋贵子弟可比。

可那样的情况相当罕见,胳膊宁国府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进士,结果贾敬却在翰林院被孤立,看他的样子就知晓日子很不好过。

原著中他最后当了道士,很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因素。落差太大心理不平衡,一时没能彻底调整过来,很可能就会出问题。

封建时代的官场可一点都不比现代职场好混,其中的压力之大,不是亲身经历者根本就无法知晓。没有一颗能够扛压的大心脏,很难在滚滚官场上混出名堂的,说不定不知哪天自己就把自己给逼疯了。

像贾政这样,一门心思想要考科举的勋贵子弟十分罕见。本来这厮出身顶级勋贵之家,还依靠父亲的面子当上了六品工部主事。

这家伙却是十分虚伪,还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好象父命难为,没有这一糟的话他就能科举出世一般。

真要是有本事,就算当了官也可以参加科举啊,怎么就没见这厮有这样的举动呢,反而还一味的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原著中贾珠这可怜的娃就是被他生生逼死的。

待热热闹闹的庆功宴结束,不等飘飘然的贾母回神,贾赦直接通过关系,给自己谋了一个正六品的刑部主事的官职,与同僚主事吴帆一同主管京畿府一带的刑部事务。

与此同时,大儿子贾瑚,也被他第一时间塞进了国子监,用的正是他的一等将军爵位附增的进学名额,不给府中一干人等丝毫反应机会。

只是花费了三天时间,贾赦便将这一切都处理妥当,满他满身轻松回到荣国府时,果然迎来了贾母请人的“特使”,让他大觉惊奇的是,这次“特使”竟然是贾政这个“假正经”。

“我说老二,现在不是办公时期么,你又早退了!”

贾赦真是无语了,主事可是工部衙门的主要劳动力,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计,别说什么工部乃清水衙门,单单核对从地方上送来的水利报告,就足够工部衙门上下好好喝一壶的,更别说还有其它的想光事务。

只要想做事,就算再清闲的衙门都能找出一大堆事情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