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费策贤对于自己处于监控之中似乎毫无察觉,他发现大明对海汉所存有的种种疑问,似乎都可以在这个图书馆里找到答案。哪怕他现在所能接触到的文献资料都是最普罗大众的一级,也已经可以解释他心头的一些问题了。
比如关于海汉人由来的说法,朝廷所得到的信息太过驳杂,根本就无从验证其真实性。有说海汉是由东边跨海而来的海外华裔,有说其来自西方万里之外,还有说海汉人是前朝后裔,一直隐蔽在南海某处大岛上等待时机起事。各种说法都有支持者,但也都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属实。
而海汉人自己的解释,无疑是一种相对比较权威的说法了,费策贤看过之后虽然也觉得东海另一面是否存有一个海汉国很难以置信,但这至少是海汉人自己拿出来的解释,肯定要比民间传闻的可信度高得多。
费策贤认为这种说法可信,还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证据。海汉人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便在南海之滨白手起家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果他们只是一群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的海盗、渔民、商人或是流亡贵族,显然都不可能做到这样的成绩,顶多能弄个规模大点自由港罢了,就像曾经在浙江舟山群岛出现过的双屿港那样。
费策贤认为,只有真正治理过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才能如此轻车熟路地在异国他乡重新组织起新的政权。而海汉人在这方面所展现出来的本事,无一不在证明他们过去的身份绝非平民百姓。但他所不能确定的是,这群人究竟是他们自己所声称的和平主义者,还是以拓展商贸为借口,实际使用战争手段向外不断扩张的好战分子。
如果是前者,海汉对外战争的频率也未免太频繁了一些,按照这本书上的记录,几乎每过一两年就会有一场比较大的军事行动在海外展开,而且对手更换十分频繁,极少有连续两次战事都是同一个对手的时候,这绝对是一个好战的国家才会拥有的表现。
但如果说海汉是好战分子,又偏偏放过了离其最近最易下手的大明和安南,只是在这两国的海岸线上占领了数个港口作为据点,而并没有尝试用武力大举入侵这两个国家。非但如此,海汉甚至还在设法帮助这两个国家训练新式军队,并向其出售武装,提升其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大明这边得到好处的几乎都是地方军阀的私军,但至少这些地方军阀在明面上还是在向朝廷效忠,并没有出现叛乱的兆头。
按照海汉官方的说法,是因为海汉也是汉人政权,与大明同根同宗,所以才希望能够保持兄弟邦交。但费策贤认为这并不是海汉选择和平的全部理由,海汉从大明得到了劳动力、原材料和销售市场,这大概才是海汉愿意跟大明和平相处的主要原因,并且在辽东协议中也有非常露骨的体现。如果大明拒绝向其提供这些条件,那海汉就未必会像现在这样淡定地与大明建交,将争端都放在谈判桌上来解决了。
费策贤并不认为海汉的军力足以灭掉大明,但他也清楚要在南方组织起能与海汉抗衡的武装力量非常困难,要战而胜之更是希望渺茫。否则朝廷也不会眼巴巴地忍了这么些年,早就该点起兵将渡海到琼州岛剿匪了。
海汉简史中对于历年的战事都有记录,虽然不是很详细,但也足以让费策贤在脑子里理出一条海汉发迹的时间线了。海汉的对外扩张几乎都是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事,而这次海汉调遣部署在大明海岸线的兵力南下集结,显然行动规模也不会小到哪里去,费策贤也很想知道,待这次的军事行动结束之后,海汉的实际控制地区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只可惜费策贤是个文官,对于军事的了解程度也仅限于从京城出发之前的恶补,实在很难依据现有的信息来分析海汉接下来的战事走向。否则他就应该明白,海汉对西班牙殖民地动手的意义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报复旧怨而已。
费策贤翻看这本《南海地理》的时候,张千智就静静地坐在一旁守候着。他能看出费策贤是真的对南海状况很感兴趣,这本被海汉国内的书院当作基础地理教材的书籍,几乎是费策贤能在图书馆借阅到的唯一一本有参考价值的相关文献了。虽然书上的内容在张千智看来都很浅显,但已经是远远超出了大明官方所掌握的信息范围,这对于费策贤而言无异于是个人知识库的一次大升级。
费策贤并不怀疑这本书上内容的真实性,因为他来图书馆本就是临时起意,海汉人不可能对此提前有所准备,而且这本文献是海汉书院的教材,是用来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参考资料,海汉官方总不可能弄虚作假欺骗国民。
根据这本书所描述的信息,南海目前的国际政治局面已经与大明所掌握的情况有所出入,早年来大明朝贡的一些南海小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近几十年在南海崛起的,几乎都是从遥远西方经海路来到南海的异域殖民者。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西方国家使用武力手段驱逐或奴役了当地的原住民,在南海各地建立起了众多殖民地。
这种所谓的殖民手段,费策贤倒是并不陌生,因为海汉立国前后,也是使用了类似的手段在向外扩张。特别是在大明海岸线附近所建立的一系列控制区,简直就是跟这些西方国家的手段一模一样,先以武力手段控制,建立定居点之后再强行与大明临海城市开展商贸。
虽然费策贤不太懂得资本输出、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这些比较深层的殖民目的,但他很清楚海汉是在通过这些沿海殖民地从大明身上吸取养分壮大自身。其实大明像他一样能够看明白这一点的官员着实不少,可是京城里的官员鞭长莫及,而地方上的官员几乎都是既得利益者,根本就没什么人能真正站出来阻止海汉的做法。
但这本书上对于南海概况的描述其实也不甚详细,特别是对海汉与南海各国之间的关系,很多都是一笔带过,只列出了南海商业联盟的成员国,并表示这些国家与海汉保持着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往来。而费策贤之前比较在意的西班牙,自然不在这个名单之中。
费策贤终究是个读书人,治学的精神还是很足的,尽管他对书里的内容并非能完全理解,但还是很耐心地坐在图书馆里一直看到饭点。如果不是张千智从旁提醒,他很有可能要一直在这里守到图书馆关门了。
费策贤很是不甘地合上了书页,对张千智叹道:“这还只是丁等文献,便有如此之多的内容,本官对那高等文献的内容就越发好奇了。”
先前查询目录的时候,费策贤便留意过甲乙丙三级的文献,其中甲级文献中甚至还有标注为国防部撰写的南海军事报告数份。想来由在南海执行过若干次作战任务的海汉军方所撰写的报告,其详尽程度和可信度应该都非常高,只可惜费策贤的借阅权限远远够不着甲级文献,只能看着目录上的介绍吞口水了。
张千智应道:“费大人若是对南海的情况这么感兴趣,倒不如等这边使馆建好之后,就向执委会申请去南海考察游历一番,亲眼去看一看异域风情。”
费策贤奇道:“贵国还能代为安排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