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6章 东江镇的利益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68 字 2022-11-06

沈志祥其实心里也一直在打着小算盘,海汉人一来就先说粮食问题,看似极为东江镇军民着想,但沈志祥听在耳中却是有不一样的味道,总觉得对方是在借此拿捏敲打自己。东江镇军民要回迁到辽东,粮食供应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大难题,一万多口人,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而海汉是他们目前所能拥有的唯一一个稳定的粮食来源,只要稍稍使点手段卡东江镇一下,就很容易造成民情的波动。

但沈志祥迫于形势,也不能对海汉的安排说什么,毕竟人家愿意提供粮食就算是天大的恩赐了,东江镇也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所以与其提出无谓的意见,倒不如爽快一点,接受海汉的安排。沈志祥很快便权衡出轻重,摇摇头应道:“东江镇军民对贵国救助感激不尽,便按贵国的安排就是。白大人,请您接着说。”

白克思见他知情识趣,又多了几分好感,当下便继续介绍相关的安排。在军方已经决定暂时不收编皮岛军的前提下,海汉对于东江镇军民安置的最重要环节,就是这些人是否要完全接受海汉的行政和司法管辖。

东江镇过去都是以总兵府马首是瞻,不过今后到了海汉的地盘上生活,再由总兵府掌控大权,对海汉来说未免就有诸多不便,而且也绝对不愿意见到自己的控制区内还有其他不受控制的武装力量存在。

白克思为此设计了一套处理方案,将东江镇军民分开进行安置。东江镇部队长期部署到金州地峡一线驻扎,而军属则安排到规划出来的这块地区定居。部队在军事上接受海汉军方的直接管辖和调动,而后方的军属驻地则由海汉实施行政和司法管辖权。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将东江镇军民拆分开来,在前线服役的军队顾忌后方家人,不易生出贰心;而在后方安置的军属没有军队就近撑腰,加之粮食供应在一段时期内将被海汉掌控,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出乱子。至于弊端嘛,或许就是会让东江镇现在掌握兵权的某些人不太开心,毕竟到了海汉手底下听命,可就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自行其是,谁的命令也不听了。

沈志祥听了白克思的计划之后也不禁暗暗佩服海汉人的谋划,这样的安排虽然拆分了东江镇的军民,但在名义上还是保存了东江镇的编制存在,而且将发生变故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这无疑是一种极为聪明的安排。沈志祥想了想,似乎自己也提不出什么更为合理又能得到海汉认可的安置方案了。

“关于东江镇这些普通百姓的生计问题,我们也有相应的安排,除了屯田种粮之外,我们现在在前线和旅顺的工程也需要大量的民夫参与,劳动都会折算成相应的粮食数目作为报酬,愿意长期为我们做事的,还可以得到稳定的经济酬劳。”白克思见沈志祥没有质疑什么,便继续介绍自己的计划:“等安置地区稳定下来以后,我们会逐步引入教育、医疗、邮政、交通等机构,让东江镇的军民都能享受到海汉国民的待遇。只要总兵府愿意跟我国好好合作,这些愿景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

沈志祥默默揣摩白克思的这番话,心道这最后一句才是真正的重点吧,合作一切都好说,不合作的话,那愿景大概就只是愿景,不会有变成现实的可能了。

不过海汉所说的计划的确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抛开屯田种粮这种基本的措施先不谈,他在随海汉舰队南下浙江期间,曾在舟山见识过海汉对当地的运作,的确配套的社会服务机构相当齐全,而且经济文化体系也与大明出现了明显的区别。沈志祥也说不清这种脱胎换骨是好是坏,但就东江镇目前的处境而言,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余地。

如果不照白克思的意思办,那东江镇的回迁估计就得暂时搁置下来,再从头进行谈判,而这种拖延对海汉来说无所谓,对东江镇来说可就是事关生死的大事。莫说海汉把粮食供应的渠道掐断,就算是有意把交粮的时间拖延几日,皮岛上这多么等米下锅的家庭可是很难支撑下去。为了东江镇的整体利益,沈志祥也得必须尽快达成相关的协议才行。

与沙喜的胸有成竹不同,沈志祥最近这几天都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他从皮岛来时抱了偌大的希望,憋着一口气要在海汉将领面前挣一份表现,而且最终也争取到了这样的机会。但后来在战场上所遇到的状况却比他想象的更为艰难一些,而且海汉军方对于皮岛军的表现显然也不甚满意,在那一场战斗之后便将皮岛军调整到了非主力部队中,尽量避免与后金军在野战中接触。

对于这样的安排,沈志祥自然是不太舒服,但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案,毕竟海汉已经给过他表现的机会,但皮岛军却没有好好把握住。而后来海汉军将主力调走,留下皮岛军在纪家堡外担任佯攻任务,沈志祥虽然哭笑不得,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海汉的部署去执行,而之后的表现也终于让海汉将领的心情稍稍好了一点,将纪家堡交给了皮岛军来守卫。

但这种安排也仅仅只是过渡性质,很快沈志祥就发现海汉将纪家堡交给自己仅仅是个幌子,而海汉军则是将战线主动推进了到地峡防线以北数里处,让金州城驻扎的后金军不敢再南下生事。而纪家堡则变成了一处后勤中心,沈志祥每天的事情从督战变成了清点各种作战物资和粮草,组织民工到城防工地上修建棱堡。

对于这样的任务,沈志祥虽然在明面上不会表现出抵触的情绪,但心里也很难完全接受。他的愿望是在战场上与海汉精锐并肩作战,在与后金军的战斗中证明自家部队的实力,然后赢得海汉的尊重和更多的军事援助。可照着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别说赢得尊重了,能不被海汉将领瞧不起就算不错了。

沈志祥深知东江镇的将来发展都得看皮岛军此次在辽东的表现,因此即便是察觉到自己开始坐上了冷板凳,也还是小心谨慎地处理每一件事,力求能给前线指挥部的海汉将领们留下一个好印象。直到钱天敦告知要将这次的战功全部算在东江镇头上呈报给大明朝廷,他才总算是稍稍放心了一些。

说得难听直白一点,这个举动起码证明东江镇对于海汉还有比较大的利用价值,而海汉也愿意相信东江镇能够对两国关系起到一定的拉拢弥合作用。沈志祥跟海汉打交道的时间已经不短,也慢慢熟悉了海汉军方的行事风格,这事只要钱天敦发了话,那后续都还有成事的希望。

这天沈志祥又接到指挥部的通知,称钱天敦要召见他。沈志祥赶紧放下了手头的所有事情,只带了四名亲兵就火速赶往指挥部。

沈志祥到了地方,见屋里还有一个自己不认得的中年男人,看穿着打扮和作派应该是正宗的“海汉人”,而非入籍的归化民。他也知道像钱天敦一样的海汉人在海汉国都是非富即贵,当下赶紧抱拳见礼。

“小沈将军,给你介绍一下。”钱天敦作为主人,当仁不让承担起了居中介绍的任务:“这位是海汉执委会的白克思白执委。老白,这就是东江镇的少主沈志祥,小沈将军。”

沈志祥跟海汉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当然听说过海汉的最高权力机构并非内阁或皇帝,而是一个名为“执委会”的九人机构,不过其职能倒是与大明的内阁类似,都是维持国家运转的最高权力机构。而这决定海汉国发展方向的九个人,其位高权重的程度,大概也不亚于小国之君了。

沈志祥是从未想过能在辽东这种地方见到这个执委会里的人,那就跟大明的内阁大学士亲自跑到这地方来一样不可思议,但钱天敦身为海汉在辽东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肯定不会拿这种事来开玩笑,沈志祥将牙一咬便直接跪了下来,口中道:“末将沈志祥,见过白大人!”

白克思微微颔首,心道这家伙倒是个机灵人,当下起身将沈志祥扶起,和颜悦色地对他说道:“小沈将军是自己人,不用行这种大礼。来来来,坐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