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两栖作战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20 字 2022-11-06

按照满洲八旗的组织架构,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又称佐领,每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又称参领,每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即一旗的军政长官。后金将大明降军分散部署到各旗,虽然的确是降低了使用这些人的风险,但同时不免也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战斗力。没有形成建制的部队,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来的实力就很有限了。如果当初从登州拉过来的水师全部部署在这地方,海汉想在狭窄的水道中取胜大概就没这么轻松了,至少为此付出的代价会更大一些。

后金军虽然将部署在这里的战船全都派上了战场,但却没有在码头附近部署岸防手段,岸边空荡荡地一个人影都看不到,而中左所所城却在离岸大约一里远的地方,看样子后金军是放弃了半渡而击的机会,打算要踞城而守了。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海汉军来得太快,本地的后金军在接到老铁山狼烟传讯后根本来不及在城外海岸布置岸防工事,仓促间只能将几艘战船派出去,打算挡上一挡,只是效果完全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但明知道对手船上装备有火炮这类远程武器,肯定也不敢尝试将步兵部署到毫无遮蔽物的海岸附近,只能采用最稳妥的办法,退守到中左所城城内了。

王汤姆没有因为对手摆出的示弱之态就放松警惕,拿着望远镜对视野所及范围仔仔细细地进行了一番观察,最终发现中左所城西侧的一处林间似有人迹活动。他对着这个位置观察了半晌,终于从林木间的缝隙中看到了马头闪现,敢情是其中藏有数量不详的骑兵。

王汤姆略一思忖,便想明白了对手可能采取的战术,大概还是指望自己这边派人登陆攻打中左所城,届时城外林中的骑兵伺机而动,就近攻击海汉军的侧翼。以骑对步,肯定要比以骑对海的胜算大多了。

“有点花样啊!”这个发现让王汤姆收起了轻视之心,虽然己方的实力肯定在对方之上,但这帮辽东野猪皮也并非毫无作战经验的菜鸟。他们能够逐年向东、向南不断推进战线,对大明、蒙古两个体量庞大的对手不落下风,这也不是单纯依靠勇气或者运气就能做到的程度。在这种野战环境下,后金军自有其一套来自于实战积累的成熟战术,如果海汉这边太过疏忽大意,也说不定就会着了他们的道。

目前北上部队中的骑兵营基本都部署在了芝罘湾附近的福山县,这次北上辽东半岛的舰队中并没有配备成建制的骑兵。负责野外侦查活动的骑手倒是有几人,但显然不可能将这有限的几骑人马派出去跟后金军的骑兵进行正面厮杀,如果要登陆作战也别指望他们能出多大的力。

王汤姆又再次确认了一下了那处树林的位置,距离海岸线大约有八百米左右。一部分舰炮的射程倒是勉强能达到,但由海对陆发动炮击,这种距离就算能把炮弹打过去,也基本没有准头可言了。如果对方趁着己方攻打城池的时候从林中冲杀出来,估计二三十秒时间就会杀到己方步兵的侧翼,舰载炮火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拦截狙杀,敌军有一定的机会给己方步兵造成杀伤。

当然王汤姆也可以采用更标准的以步对骑战法,就如同海汉军在福山县城外对阵万家军时所作的那样,建立滩头阵地布下由壕沟、铁丝网、拒马等工事构成的完整防线来应付敌军骑兵可能发动的快速冲击。只是要搞出这么复杂的阵仗,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木工程,舰队要在这里耽搁的时间就会成倍增加了。而且水兵们虽然也能在必要时进行两栖作战,但攻打城池堡垒这种目标还真不是海军所擅长的作战方式。

这次出行辽东半岛的舰队中,各艘战船的船长、大副、枪炮长、帆缆长等高级军官都是早年在南方参加过多次海战的老兵,对于这样的战斗场面倒也不陌生,紧随在旗舰之后对后金的四艘战船继续实施炮击。各艘船上虽然也有不少像孙丙这样加入海军时间不长,实战经验不多的新兵,但在沉着的军官们指挥之下,各个岗位倒也运行得较为顺畅,没有因为这场突如起来的战斗而发生混乱。

后金战船在发现双方的火力输出密度差距太大之后,便试图主动将船凑上来展开接舷战。只是他们的战船远不如海汉战船灵活,调整方向的速度也比较迟缓,几次尝试想要撞向海汉战船都被接连不断的炮火打断了节奏。而船上的水兵大概也没有真正经历这种烈度的战斗,在炮轰之下乱作一团,军官的指挥也很难再起到作用。

当然了,即便这几艘船能够成功地贴上来,等待他们的除了已经装填好葡萄弹的甲板炮扫射之外,还有海汉水兵们的步枪攒射,估计得运气逆天才能活着冲上海汉战船的甲板,而兵力、火力和船只吨位都全面处于劣势的后金战船显然很难再有翻盘的机会。

王汤姆对于这场没有太大胜负悬念的战斗并不紧张,他在开战前就将双方的实力差距盘算得很清楚,打掉这几条敌船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与结果相比,他倒更在意手下这些人马在这次海战中所获取的实战经验。

海汉海军曾在东海和南海与多方有过交手经历,战绩也十分傲人。海汉在海南岛之外所占领的殖民地,绝大部分都有海军的一份功劳在里面,现阶段要说打遍东南无敌手也不为过。不过在海汉海军曾经交手过的对象中,明军水师大概是战斗次数最少的一个了。

因为海汉对大明的特殊政策和东南沿海的实际环境,海汉少有与明军水师发生交战的状况。迄今战斗规模最大的一次交锋,大概要追溯到四年前海汉军攻占琼北时期,曾假扮海盗将明军水师诱出至北部湾,对其进行了歼灭。其后海汉海军便逐步控制了东南海域,而福广两省的沿海驻军也因为各自的利益纠葛,都与海汉保持着奇妙的默契,没有再发生类似的武装冲突。直到去年海汉进驻舟山之后,提前收到风声在海上布下圈套,打掉了试图化装海盗作乱的海宁卫指挥使马越的小股部队,也勉强算是一次与大明水师的交手了。

眼前面对的这几艘战船虽然挂着后金的旗帜,但船只是大明所造,船上的人员应该也有绝大部分是来自大明,这也可以视作一次变相与大明水师进行的战斗了。

当双方船队交错而过,队列中最后两艘探索级战船迎上后金战船的时候,对方已经明显没有了继续抵抗的意图。其中两艘战船因为船舱进水严重已经开始倾覆,存活的船员水手正纷纷跳水逃生。好在这处水道本来就极为狭窄,跳船后游到岸边也不过百米左右距离,只要水性过得去的人都能完成。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逃往岸上,也有一些人是将保命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个身份不明的对手身上,果断选择了留在船上就地投降。出现这种状况倒也不算奇怪,后金的“水师”本来就是被叛军裹挟逃亡到辽东的原明军水师,其中有不少人的故乡都在海对面的山东,自然很难心甘情愿接受后金朝廷的指派。只是一部分军人的家属当时也被裹挟而来,如今寄人篱下,不得不给后金卖命,但那些没有家人牵挂的士兵,自然是想抓住一切机会回到大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