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行军期间,仍然能够听到从东边山林中传出零星的枪声。乔志亚虽然心头着急,但目前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先头部队并没有配备电台之类的通讯装备,而这里的自然环境都是没有经过开采的密林,就算乔志亚拿着最好的望远镜也没法看到数里之外的状况。
一路急行军半个小时之后,走在前面的侦察兵总算见到了先头部队的人。令人诧异的是先头部队的人此时并不是在追剿逃犯,而是在且战且退当中。
“是黎人!我们中埋伏了!”在见到增援部队的战友之后,一名肩上还插着箭矢的士兵急吼吼地向大家告知了真相。
乔志亚情急之间也顾不得细问,立刻命令部队展开防御队形,接纳前面退下来的士兵进入阵中进行休整。
很快附近的山林中便从四面八方响起悉悉索索的声音,不过乔志亚可不会傻傻地等着对手自动现出身形来,估摸着对方已经进入射程之后,便下令开火——不需要瞄准具体的目标,就靠着火力密度来进行攒射。这一招立刻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远处的树丛中连连就有人发出了惨呼声。
对方显然也意识到了不能再继续隐藏行迹,纷纷冒出头来,用弓箭和短矛向海汉发动了远程攻击。不过他们的武器在这种树林里也面临着跟海汉民团一样的问题,大部分都被林木给挡住了,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少之又少。
乔志亚这时候也注意到了从三面围攻过来的敌人数量,果然是为数不少,粗略估计一下至少有两三百人之多,远处可能还有后续人马,难怪只有四十来人的先头部队会被一路倒追回来。不过他所率领的增援部队在兵力上并不处于劣势,武器更是大大占优,因此乔志亚也不慌张,让部队以排为单位组织防御阵线,用火枪将对手阻止在五六十米之外——在这个距离上黎人的弓箭和短矛几乎就无法给民团制造麻烦了。
这个时候乔志亚才终于来得及查看一下先头部队的人员折损状况。出发时的四十三人,目前退到这里会合的只剩十七人,连带队的排长都去向不明了。根据一名伤兵的报告,排长在最后一次现身的时候至少已经身中两箭,他虽然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很显然这就是凶多吉少的意思了。乔志亚从幸存人员中找到一名班长,才终于获知了他们所遭遇的状况。
这支先头部队进入密林之后,很快就从林中发现了那伙逃犯的踪迹,然后一路顺着追到前方大概三四里地的一处断崖之下,就被埋伏在那里的黎人武装发动了攻击。猝不及防之下,当场就有好几人倒地不起。带队的排长发现寡不敌众,便果断地命令释放信号弹求救,然后且战且退往回撤。但对方显然是对这次伏击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这支民团武装的武器在遭遇战中并没有能帮他们争取到多少优势,一路上都有人受伤倒下。如果乔志亚没有带来增援部队接应,这剩下的十七人能有多少活着逃回石碌还真不太好说。
“居然是有预谋的行动……”乔志亚对于这个事实还是感到有些震惊。
虽然琼中山区还有不少黎苗山寨对海汉并不感冒,甚至是有敌对的情绪,但极少会主动采取攻击性质的行动,就更别说与苦役营里的黎人勾结起来里应外合,打海汉民团的埋伏了。而且据乔志亚所知,石碌附近的二三十里内都没有黎峒存在,很显然这些黎人是从更远的地方过来,专门在这里设伏击杀海汉人。
但乔志亚一时间想不到黎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最近几个月似乎并没有跟黎人发生过武装冲突的记录。
在过去的两年中,被羁押在此的囚犯因为各种原因而发起的逃亡其实已经有过多次,其中倒也不乏能在事后逃脱海汉追捕的先例——当然大部分时候的追捕都仅仅只是象征性的而已。但这些成功逃掉的人往往从此就石沉大海渺无音信,并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是逃出去了还是悄无声息地死在了深山里。
不过在过后的逃狱纪录中,一次脱逃数十人的状况也算得上是极为罕见了。一般来说稍有头脑的人都不会组织这么多人一起脱逃,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成功的机率。
首先人一多就很难避免走漏风声,而囚犯当中为了争取个人积分而出卖同伴的人可是相当多的,而且苦役营里有规定,揭发其他人不法行径的,将可以得到被揭发人因此而扣掉的个人积分。类似脱逃这种重罪,揭发一个至少就能得到一个月的积分,要是一次揭发一群人,说不定就能直接获释了。所以就算有人策划从苦役营脱逃,往往也都会控制在有限的几个人范围之内,以免惹祸上身。
其次人一多,在逃亡时就更容易引起看守的注意,从而造成行动失败。而如果是一两个人,则比较容易利用看守的空隙实现脱逃。
另外多人逃狱即便是能逃出监控区,逃犯们在石碌之外的无人区中所能获得的补给也极为有限,更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平均分配,而这极有可能会引起逃犯的内讧。人多了之后,想要藏匿队伍的行迹,躲避看守的追捕,也会变得更加麻烦。
一年之前石碌矿区刚刚开始修建前期工程的时候,因为看守疏忽,曾经也发生过一次群体脱逃事件。当时共有八十多名囚犯趁着看守不备逃进了工地附近的密林,正好乔志亚那时也在工地,立刻便带了一个排的民兵追了下去。而后来的结果是追击中陆续打死打伤多人,最后只有十几人成功脱逃,但这十几人从此也再没有出现在海汉的辖区当中。
有了前车之鉴,乔志亚对于矿区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太吃惊。因为条件所限,矿区至今都没有在外围修建任何隔离设施,囚犯们只要安了心想逃,的确是有这个机会的。乔志亚所说的“按程序走”,意思就是让下面的人先去查明状况,这么多人逃狱不可能一点征兆都没有,总会查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趁着这个时间驻扎在此的民团也会立刻集合队伍,派出人马对几个可能的方向进行追击。
如果这帮人运气好又逃得够快,那就算他们命大,但如果被追到,那就对不住了,苦役营对逃亡者的追击从来都是生死不论,即便是活捉回来,也会在苦役营公开行刑处死,以儆效尤。
乔志亚如今也算得上是有地位的官员了,再加上还有这么多宾客在,自然不会抽身去亲自处理这件事。他的应对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后续的事情发展却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驻守在石碌的民团得到命令之后,立刻组织人手,准备进山追捕——不管能不能追到,这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的,否则怎么让那些心中蠢蠢欲动的囚犯收心。而警察们也迅速将出现失踪人员的两个苦役班组集中在一起,开始盘问口供。
这两个班组中留下来的人几乎都是胆子小不敢跑的,自然不会再对已经逃亡的同伴有什么掩护,很快就竹筒倒豆子把事情都交代了。原来这脱逃的三十多人全是黎人,大部分都是因为在海汉辖区内各种行为不端而被抓进了苦役营。而留下来则没有一个黎人,并且都遭受过这一帮黎人的死亡威胁,因此没有人敢于在他们行动之前举报——这苦役营里少说还有两三百黎人,谁也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同伙留在这里。
但这些人是何时开始串联起来的,留下的这些囚犯却是一点不知。唯一有点用的线索,就是有人听说过这群黎人囚犯打算往东边的山区逃跑,因为数十里之外就有黎峒——说不定在矿区外面还会有人接应他们,因为这帮人逃跑的时候甚至连水都没有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