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第611章 帝 黑科技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39 字 2022-11-06

驶过金门岛之后,前方海域已经一片开阔,视野良好。许心素忍不住提醒石迪文,先前说好的出海之后便启用加速功能一事。石迪文知道已经将他胃口钓得差不多了,便下令让轮机舱发动蒸汽机,开启辅助推进装置。同时让船员在桅杆上打出旗号,通知前方船只给“威信号”让出前进的航道来。

片刻之后,身在驾驶舱的许心素便听到船身内部传来一阵低沉的响动,很快连脚下的船板都开始跟着抖动起来。许心素大惊失色道:“这是发生了何事?”

石迪文安慰道:“许大人不要怕,这只是我们的装置启动之后的正常现象,我们出去看看吧。”

许心素惊魂未定地跟着石迪文出了船舱,一眼便看到船艉的那根铁烟囱正不断地冒出灰白烟气。石迪文带他走到船艉,指向海面道:“许大人请看!”

许心素闻言望向下面,见船尾的海面浪花飞溅,仿佛是有什么东西在水下拼命扭动,推动着这艘巨大的船只前进。

“竟然是真的!”许心素当然知道并不是什么水怪在下面推船,而是石迪文所说的东西在起作用。而这种装置对于船只的航速提升也非常明显,许心素发现这艘船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超越其他船只,甚至连另外两艘与这艘船外形相仿的“探险级”战船也已经被逐渐拉开了距离。

“以这艘船的航速,在海上不太可能有别的船能够追得上它。当然了,任何对手想在海上包围或者截停它,也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石迪文充满自豪地向许心素夸耀道。

作为船用蒸汽机制造人员之一,石迪文对于自己的作品还是比较满意的,尽管这种蒸汽机的改进空间还非常大,但以本时空现有的条件来说,这已经是人类目前所能造出的最了不起的动力推进装置了。要知道在距今一百多年之后的1769年,法国发明家乔弗莱才第一个将蒸汽机装到了船上,而且还是带动的一组木桨作为推进装置。1802年的时候,英国人威廉·西明顿才利用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制造出第一艘蒸汽动力明轮船“夏洛蒂·邓达斯”号,不过这个试验品并没有获得世人的认可,被拖船主们以一些荒谬的理由扼杀在摇篮中。直到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制造出的“克莱蒙特”号汽轮船,才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艘投入商业航行的蒸汽动力船。而第一艘使用蒸汽推进技术的军舰,是建造于19世纪初期的美国战舰“德莫洛戈斯”号。

至于螺旋桨取代明轮作为推进器,则要等到19世纪中叶的英国人率先行动了。但穿越者们来到这个时空之后,将这个时间表提前了两百多年,就算是福建的船匠们看到隐藏在水面之下的螺旋桨,也很难明白那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换句话说,海汉方面根本就无需保守这个秘密,因为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不会有第二家能复制出海汉所掌握的这种黑科技。

明军水师倒是也有轮船,不过是采用了人力辅助。桨轮船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唐代李皋设计的战舰,在《旧唐书》中有“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这样的记载,比西方早了七八个世纪。南宋时期最大的桨轮船长达二三十丈,吃水一丈左右,能载千余人。不过这些各式各样的桨轮船都是以人力为基础,与许心素在“威信号”上看到的蒸汽动力推进装置不可同日而语。

许心素一生中也不知见过多少怪异的事情,但从未像今天这样激动过,连脸色都憋红了:“有此等利器,纵横四海,易于反掌啊!”

石迪文笑而不语,蒸汽推进系统厉害是厉害,但也没有许心素说的那么夸张。不但会受限于燃料、淡水的供应,而且其运行稳定性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在现阶段仅仅只能作为辅助动力来使用,要完全依靠蒸汽动力来推进还不太现实,而且因为现有蒸汽机的功率较小,推进效果也还远远不及风力。当然这些短板和隐患,石迪文肯定不会主动告知许心素。

许心素海商出身,早年也曾时常随船队远航,跑过不少地方,从北边的日本、朝鲜、琉球,到南方的安南、吕宋、爪哇等地都有涉足,各种大大小小的海船都见过不少,但类似“威信号”这样独特的战船,许心素的确还是第一次见到。

从外形上看,这艘战船很像是福建水师已经开始装备的“探索级”战船的放大版,但许心素自己也是行家,当然知道造船可不仅仅只是按比例放大就能造出来的,船身大到一定程度,其结构强度就未必能够承载船体自重了,否则福建这么多造船的船坞,早就应该实现自行建造大型战船了。而且从海汉购买的“探索级”战船到了之后,他也曾亲自去仔细查看过船身内部构造,的确还有很多船身构件是福建这边无法仿制的,海汉人敢要价那么高,应该也是很清楚别人无法轻易仿制出这种船体。

两边船舷布置的火炮都罩着油布炮衣看不真切,许心素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他很快注意到船艉有一处粗大的铁筒从下层甲板一直延伸上来,笔直指向天上,上端比指挥舱室还高出了一丈五六,而这个构件在“探索级”和这次海汉使团中的“探险级”战船上都是没有出现过的。

许心素看不明白,便向石迪文问起,石迪文笑着反问道:“许大人看这像是什么东西?”

许心素又仔细观察一番才答道:“老夫看这铁筒外烟熏的痕迹很重,倒有点像是一根烟囱。”

“没错,这就是一根烟囱。”石迪文点点头肯定了许心素的猜测结论:“许大人跟我一起到下层甲板看一看吧。”

顺着船艉的通道下到船舱,许心素发现这里面居然隐藏着一个硕大的铁家伙,虽然还是有些不明所以,但许心素却辨认出了这东西其中的一部分:“此物……跟老夫府上所安装的热水锅炉倒是有些相似……”

石迪文道:“没错,许大人所看到的这个铁罐子,实际上就是一个热水锅炉。不过它倒不是用来给船员们提供热水的,而是另有妙用。”

许心素还等着石迪文揭示谜底,但石迪文却已经将话题转到别的方向:“一直以来,我们在海上航行都只能依靠风力或者人力,航速慢不说,受到气候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我们用了很多方法,来探寻另一种不需要风力或者人力,就能推动船只在海上航行的解决方案。”

许心素奇道:“世间真有如此妙法?难道说这便是胜利港那些无帆无桨的大铁船渡海而来的办法?”

“许大人的说法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也差不太多了。”石迪文笑眯眯地应道。穿越使用的那些船只基本上都是柴油机动力,而“威信号”上所安装的则是蒸汽推进动力,虽然构造和原理有所差异,但的确都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运用方式。不过“威信号”上的蒸汽机还属于原型机阶段,功率不够大,运转稳定性也比较有限,更多的时候仍然需要依赖风力推进系统。

关于胜利港的海汉大铁船在民间的各种传说,许心素自然也是有所耳闻的。他个人并不太相信这种玄乎的东西,认为这多半只是海汉人搞出来的某种噱头——要是这些船真的能动,为什么从来没有人看到过这些船驶出胜利港?

然而石迪文话里所表现出的意思,显然是在这艘“威信号”战船上已经装备了类似的装置。许心素看到连接着锅炉的那一大堆怪模怪样的金属传动装置,忽然灵感一现:“莫非这便是石先生所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