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第467章 来自安全部的报告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11 字 2022-11-06

郝万清苦笑道:“我们也知道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每次从大陆输送到三亚的移民成百上千,我们又没有能力一个一个地核实身份,这差事真的不好做!“

陶东来从郝万清话里听出了一些味道,沉吟道:“如果安全部有什么顾虑,可以直接说出来,安全部的工作目的是保证海汉这个群体的利益,必要时可以适当地放宽一些行事的标准。“

郝万清道:“那我可就直说了啊?“

“你说!“陶东来点点头示意他往下说。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自己人斗自己人了。“郝万清这个想法显然也不是刚刚才冒出来,侃侃而谈道:“最熟悉锦衣卫做事方法的人,也就只有锦衣卫自己。如果能让锦衣卫到移民管理处去为我们做事,那事情可就好办多了。“

“听你这口气,是已经有人选了?崖城的锦衣卫?“颜楚杰试探着问道。

郝万清摇摇头道:“崖城那帮人的性质跟临时工差不多,专业素质不够,对锦衣卫体系知道的东西还没我多。据李清扬交代,他们如果能够顺利抵达三亚,也不会主动跟崖城那边的锦衣卫联系,原因就是害怕他们不够专业,会暴露了这队潜伏者的行踪。“

“这倒也是,一年五百两银子就能买通,专业素质能强到哪里去?“陶东来对于郝万清的看法也持有相同的意见。崖城的锦衣卫编制就那么几个人,当初驻崖办银子一掏,崖城锦衣卫立刻就心甘情愿从此当起了小透明,根本不再过问海汉的事情。多掏点银子让这些人替海汉做事倒也不难,可郝万清并不打算把有限的经费用来雇一帮闲人。

“我看也是,雇崖城那帮人还不如试试策反这次抓到的几个人。“颜楚杰也赞同道:“这几个人都是南京衙门的人,做事也算有点章法,最重要的是如果南京继续派人过来,搞不好他们也能认得。老郝,你有没有去尝试一下做做他们的工作?“

策反对手在这里并不算什么新鲜事,罗升东可以算是第一个被策反的人,其后被海汉成功策反的还有魏平、余震、阮氏兄弟、武森等人,而且这些人在进入海汉体系后都还发展得挺不错,至少比他们之前的状况更好。不过这些人几乎都集中在商贸和军警部门,情报机关倒是一直都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状况。

对于人员编制总共才两三百人的安全部来说,一个七人小组已经算是中等规模的外勤小队了。不过出于安全考虑,这个外勤小队中并没有安排穿越者担任指挥,因此他们在巴达维亚所能收集到的情报并没有很好的办法能及时地送回三亚大本营,大概每一两个月才能由去往当地的商船带回一份书面的报告,时效性其实并不好。当然正如陶东来所说的那样,情报收集工作也不急于一时,这些潜伏在巴达维亚的情报人员迟早都会有发挥作用的时候。

巴达维亚情报站的工作并不是陶东来和颜楚杰一起来到安全部的唯一原因,除了向外派出情报人员收集信息之外,安全部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反谍报工作。距离上次抓捕锦衣卫探子李清扬等人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不过由于案情不明,加之为了避免对手派出多批次人员这种状况,安全部还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严格盘查,直到最近才算把案子给结了。陶颜二人今天来安全部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听取郝万清的结案报告。

“经过我们的反复提审,以及事后在广东和三亚同步展开的清查行动,基本可以确认这伙锦衣卫探子已经没有其他同伙,就只有被我们抓捕的五个人。南京方面直接委派了锦衣卫百户李清扬作为行动指挥,目的是打入三亚地区,摸清我们的底细,并且给予了他在必要时调动地方锦衣卫人员配合行动的权力。“郝万清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道:“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存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大明情报机关的注意,但很显然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够,否则至少应该从一开始就派出两到三三个批次的人员才对。“

“这个不好说,或许锦衣卫衙门也有自己的考虑。“陶东来对此倒是持有不同的意见:“看看我们自己的情况,执委会对巴达维亚足够重视了吧?但人员和经费有限,也就只能派几个人过去潜伏。锦衣卫只是想来摸摸底,并没有把我们当作谋逆大案来查,投入的资源有限也算正常。“

“李清扬的供词是怎么说的?“颜楚杰无意参与他们的讨论,这种主观的意见肯定不如当事人自己的说法准确。

郝万清低头翻看了一下资料:“李清扬声称他所得到的命令就是到本地潜伏下来,收集关于我们海汉的信息。至于其他行动,需要等待南京方面进一步的指示。“

颜楚杰摇摇头道:“这说了跟没说差不多。那有没有查清南京方面为什么会突然对我们感兴趣?“

“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所出口的武器。“郝万清对此十分确定:“我们在过去两年中买到两广和福建地区的各种武器可不是小数目,这一点两位应该比我更清楚具体的状况。光是福建水师近两年装备的上千支火绳枪,几十门大大小小的火炮,这就足以引起有心人的关注了。“

实际上海汉向大明出售的军用装备远远不止火枪和大炮,还有各种被冠以“战术“前缀的随身装备,如匕首、多功能武装带、行军背包、伤药、护甲、作战靴等等。当然这些东西的销售对象并非明军中的普通士兵,而是那些有消费能力,愿意为了自己在战场上取得更好的表现而花钱的军官们。这些东西大多都是按照另一个时空中比较成熟的产品来仿制,不管是依托于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理念所带来的舒适感还是功能设计上的便利和实用,都是同时代大明兵部的制式产品所难以企及的,而且只要是愿意花钱的主,甚至还可以提供个人定制的差异化服务。

这些商业味道浓厚的销售手段在实际的操作当中的确大大地促进了军火贸易的发展,特别是那些在海汉号召之下组织地方民团的富商们,往往都会不计价钱地为自己或家人量身打造一套专属装备。例如李奈这个海汉文化狂热分子,就有一套完全按照穿越者军官标准制作的作战服,并且个人装备齐整,除了步话机和枪械之外几乎全都配齐了,腰间的武装带还有枪套用来放置专门为他定制的两把燧发手枪。当然,这一身到处都带有“李“字logo的定制装备也并不便宜,价格高达四位数,足够买两门海汉出产的6磅小炮了。而李奈带着这套装备回到广州之后,驻广办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当中就陆陆续续接到了二十多套的私人定制订单,总金额足以武装一个连的民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