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所以的陶东来在听过谢春的解释之后,才知道原来黑土港方面还有这种宣传,也是有点哭笑不得:“你们这样神化执委会和胜利港的地位,短期内或许能有比较好的作用,但从长远来说不是好事情啊!”
“先走出去再说,一步步来嘛。”谢春倒是有些不以为然:“以黑土港现有的条件,也很难给这些人描绘出一个美好的前景,奋斗的目标,那就只能用大本营来说事了。让他们心里有了目标,才能安下心来做事嘛!”
黑土港目前开埠时间不长,劳工等级普遍偏低,所以暂时也还没有出现符合申请条件的人。这批被选派到清化建立难民救助站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倒是有可能会成为首批因为工作出色而被迁往胜利港的归化民了。
完成了巡视之后,陶东来便下令开始让已经挑选好的移民登船。这次用来装运移民的两艘船上除了必要的补给之外,并没有装运什么其他的货物,所以可以带走的移民数量也算比较多。在荷枪实弹的民兵注视之下,移民的队伍排成了长长的两列,缓慢地向两艘船上前行。
为保险起见,这些人在登船前还将接受最后一次身体状况的检视。这次的船队从胜利港带了好几个医护人员,顺便就在这里也派上了用场。这个检视主要是看看移民中有没有明显的传染病患者,或是身体状况不适合远航的人员,类似这样的人员会被清理出队伍,失去移民的资格。
当天下午一点,这批移民终于完成了登船。这次将搭船前往黑土港的新移民共计三百八十二人,这些幸运儿将从此摆脱战争的威胁,成为执委会治下的归化民。而另有七名不幸的倒霉蛋在检视中被查出身患各种病症,并且因此而失去了移民的资格。
半个小时之后,船队从清化河入海口缓缓驶出,调整方向继续向北行进。第二天下午,船队抵达了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地,位于后世海防市境内的涂山半岛。
两艘装运移民的货船并未在这里停留,它们继续向北往吉婆岛方向航行,将不作停留直接前往黑土港。而另外两艘装运民兵和军火的货船,则是与“飞速号”一起停靠在了涂山半岛的东南端。
涂山半岛这地方,当初第一批探寻黑土港航路的考察队就已经来过这里,不过并没有在这里登陆。这个呈s状往东南方向探入海中的狭长半岛其实战略位置相当不错,当时王汤姆就曾经在报告中提过这个地方,认为在将来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将这个地方占领,建设一个越南近岸处的战略支撑点。
这个构想其实与军警部想要在珠江口建立据点的理念非常接近,这种战略支撑点的目的并不是建立大型的军事基地,而是小型的军事据点,和平时期主要起到补给、监视的作用。而纵观越南北部河内以东的沿海地区,这里无疑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地点——直接连通大陆,地形狭窄易守难攻,有天然的港湾可容船舶驻留。
涂山半岛距离河内约一百公里,有水路直接连通。距离最近的粮食产地不过十来公里,也便于日后的粮食贸易。这个半岛最窄处不过百米,以穿越集团所装备的武器火力,很容易构筑一条无法跨越的防御线,而且岛上有制高点,必要时可以构筑立体防御工事。s型的岛屿地形拥有两个硕大的天然港湾,能容纳数艘千吨级的船舶停靠,事实上后世苏联人为了停靠军舰也占用过这里多年,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初才从涂山半岛撤走。
军警部认为如果在这个地方构筑一个据点,那么主要的威胁方向还是来自陆地,而这种威胁完全可以被轻易地控制住。至于海上,军警部并不认为在目前的北部湾区域会遭到来自海上的威胁,这附近的海岸线本来人口就稀少,甚至连海盗都没有,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威胁。至于说现阶段的越南水上力量,并不会比海边的渔民强上多少。要知道越南的南北内战打了这么多年,一直沿着海岸线打来打去,可就是从没在海上干过,也足见其海上力量之虚弱了。
距离穿越集团的货运船队第一次在这里装运移民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足足两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在不停转运移民的黑土港方面也没有闲着,管委会甚至还派出了二十多个比较可靠点的越南人,在这里设了一个救助站,把散乱的难民组织起来,并进行初步的筛选鉴别。这样每次货运船队抵达这里的时候,就不用再浪费许多时间去慢慢挑选移民了,直接把已经选好的人装上船就可以走。
船队靠岸之后,王汤姆就发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与两个月之前已经是大相径庭,原本空旷的荒地上现在居然搭建了不少简易窝棚,甚至还有几所木屋——那是救助站储存粮食的仓库。为了能够组织更多的移民,黑土港定期会送来粮食、食盐等物资,让那些没有携带多少口粮的难民能够在这里等到下一批船队的到来。
虽然船队的出现让岸上的民众兴奋不已,不过这次没有再出现难民一拥而上的场面,通过救助站的宣传,在这里等船的难民都知道需要遵守怎样的规矩才能得到搭船离开的机会。在此之前倒也不是没人试图打破这种规矩,可是这么干的人最后都被捆上手脚直接丢进了清远河里。大约丢了十来个倒霉鬼下河之后,这里就再也没出现过王汤姆第一次抵达这里时的那种混乱场面了。
这个办法是归化民下士高桥南想出来的,虽然这种处理办法显得简单粗暴,但对于处理难民营混乱局面的效果却是非常好,也再次证明了“乱世用重典”的必要性。当然,作为和平主义者的顾凯也不是没对这种处理方式提出过质疑,认为这与穿越集团未来想要建设的“法治”社会并不相符,但站出来力挺高桥南的不仅有他的顶头上司钱天敦,连周恒行、谢春、田叶友等人都认为这样做并没有什么过错——黑土港现在并不缺乏劳动力,所以对于那些不服从命令,有可能会成为刺儿头的家伙还是尽早排除在黑土港之外比较好,何况这样做还能顺便杀鸡儆猴,震一震那些心思不安定的人。
为此周恒行甚至连孔夫子的话都搬出来了:“政宽慢,慢则纠之以猛;猛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意思是对于这些没有法治概念的越南移民,就应该用严厉的措施来纠正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先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就像黑土港开埠之处吊死那四个犯人一样的道理,如果不是果断把那几个人判了绞刑给新移民们上了一课,仅凭从胜利港过来这点有限的管理人员,也未必就能把几千号移民管得服服帖帖的。
不得不说救助站在这里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除了维持民众的基本秩序之外,他们甚至还组织了人手在岸边搭建了一处栈桥,以供来往这里的货船停靠。搭好跳板之后,首先登陆的是军警部下属的民兵,这些穿着花绿短衣,手中拿着五尺火铳的士兵一出现,围观的民众就立刻自动地向后推出了一段距离——以前那些闹事的家伙,就是被这些奇装异服的士兵给丢进河里的。
民兵们清理出一条通道之后,以陶东来为首的一帮穿越众才登场亮相。谢春把这里救助站的负责人,一个三十多岁的越南男子叫了过来,向陶东来等人汇报工作。那个越南人听说面前这是首长的首长,是来自传说中的“海汉执委会”,差点便要跪下来行磕头大礼,好在谢春眼疾手快把他给拖了起来。
“先带我们四处看看吧,边走边说。”陶东来现在也是领导气质十足。他原本就是公司老总,穿越之后又一直担任高官,时间长了身上慢慢就有了上位者的那种威势。
原本的日程安排中并没有在清化的巡视环节,不过陶东来听说这里有黑土港的派驻人员之后,就临时改了主意。虽然驻留这里的人员都是越南人,并没有穿越者,但要说起来这些人的身份也算是归化民了,有必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执委会的关注。
于是救助站的负责人战战兢兢地在前面带路,领着来自大本营的一群穿越众参观了这个位于清化河入海口处的小小难民营。
救助站这些人被派驻这里之后,就在本地组织了一批自愿移民去黑土港的难民开始搭建窝棚。因为从这里经过的货船往往十天半月才有一次,所以简易的居住点是必须要修建起来的。而随后来到这里的难民,在各种宣传攻势之下也开始在周边搭建窝棚,等着传说中的船队来搭救他们脱离苦海。
如果能从空中俯瞰,便可以发现这个难民营的结构是以河边的简易码头为中心,沿着河岸向周边地区辐射的一个类似半圆的形状。最中心的位置便是码头和救助站,而外围则是一圈一圈的窝棚。当有船队到来的时候,便会接走一批人,空出中心附近的一片窝棚,然后外围的人逐步向中心处迁入,等待下一支船队到来。这样近乎原始的分批移民方法,居然也比较顺畅地一直维持了下来,其间也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不愿意服从这种方式的人可以自行离开,如果想要强行插队,那也会被剥夺移民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