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页

顾松看着台下郑重地说:“我将它介绍出来,是因为很清楚它可能会引发的争议。既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突破,那么,我们会将其技术原理公布给学术界。同时,关于这项技术的安全规则、伦理、法律,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可以开始进行讨论,进行标准的制定。”

“当然,不同的研究机构也可以基于我们公布的技术原理进行重复试验验证和后续研究。机器人会成为未来世界的一个重要元素,我们人类对他们的控制,也并不只有基于程序一种办法。我们作为人类最核心的能力在于我们的大脑、我们的思维。”

顾松再抛出一个重磅的成果:“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公布一个虽然还没有证实,但是很有可能的发现。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志愿者在学习通过大脑控制机器人进行钻木取火的过程之中,似乎有显著的大脑活跃度提高效果。也许是因为大脑信号的顺利读取和有效反馈,模拟了大脑进行学习、记忆、使用的过程。”

“下一步,我们会设计专门的教育反馈机器人,尝试进行相关的验证。如果最终结果是可信的,那么……”顾松凝重地说道,“也许我们将掌握一种远比以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许未来的每一个人或者学生,会更容易掌握更多的知识,记忆得更深刻,使用得更熟练。甚至,提升我们的大脑利用率。”

“这,才是最重要的发现。事关人类文明层次的提升,我希望更多的研究机构能够帮助验证这一点。样本足够大,才能说明它的可能性和潜力。”

这番话一说完,寂静仿佛会传染,从会场,一直蔓延到全世界。

第769章 充满悲观和阴暗的争论

“顾总说得没有错,人类文明的传承,核心就是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学无止境,每一个人的一生,其实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也可以说,学习的能力和效率,从总体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

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上,嘉宾正在感叹:“不要把这个理解为某种学习的方法,要把他理解为工具。这个工具是什么级别的?在文字出现以前,人类的知识只能口口相传。文字出现以后,人类的知识开始得以更准确地记录、积累、提升。”

“这也许是像文字这种级别的工具!”他越说越兴奋,“提高学习效率,会提高到什么层次?”

“当它成熟之后,基础知识有没有可能实现像计算机复制一般的知识复制效率?”

“你想象一下,现在的情况下,普通人要学到将近30岁,才能在某一个很细小的领域,学到这个小领域里他不再有不知道的知识,他可以钻研新知识。能拓宽某个小领域的知识边界,哪怕只有一点点,这就是我们的博士。”

“30年啊!如果这个时间,只用20年、10年、甚至更短呢?我们整个人类的创新效率会达到一个什么层次?”

主持人有些尴尬,觉得他过于激动了。

但现在他声情并茂的,节目效果似乎又很好。

“还有,虽然顾总没有展开,但他提到了这一点。他说,人的智商,是可以提高的。这个结果虽然是因为学习,但……如果是研究中还有别的发现呢?如果是这种方法,真的对人的大脑有很特别的某种神经元激活方式,让大脑的记忆方式、思维逻辑得到训练和提升呢?”